泌尿系统肿瘤:发生于泌尿系统任意部位的肿瘤。包括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肿瘤。其中肾盂以下为有管道的脏器,腔内均覆盖尿路上皮(又称移行上皮),所接触的内环境都是尿,致癌物质常通过尿液使尿路上皮发生肿瘤,所以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尿路上皮肿瘤均有其共性,并可能多器官发病。由于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最长,所以引起的膀胱癌也最为常见。泌尿系统肿瘤常在40岁以后发出,男性比女性多一倍左右。肾母细胞瘤和膀胱横纹肌肉瘤是婴幼儿疾病,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在泌尿系统肿瘤中,中国肾盂癌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肾肿瘤多年来认为,肾脏肿瘤90%为恶性,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尤其是B型超声、CT、磁共振等问世,经常发现肾脏内良性病变(如肾囊肿)和良性肿瘤(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肾肿瘤90%为恶性的说法受到怀疑。常见肾肿瘤有:①肾癌。又称肾腺癌、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多数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较少见。梭形细胞癌罕见,预后极坏。血尿、肿物和疼痛是肾癌的3大病状,具全时已是晚期。血尿常为间歇性、无痛、肉眼可见,由于间歇出现,容易延误。大约1/3~1/2肾癌并无临床病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或因其他疾病进行B超、CT检查时诊断。发热和血沉快是肾癌预后不良的征兆。肾癌可有肺、骨转移。肾癌的诊断依靠B超、CT、MRI和排泄性泌尿系统造影,必要时可行动脉造影。须和囊肿、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一般无困难。肾癌应手术根治性切除,化学和放射治疗效果不佳,近年开始免疫治疗,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有良好前景。肾癌手术后可能有远期复发,原发肿瘤切除可能使转移癌消退,但均罕见。②肾母细胞瘤。又称维尔姆斯氏瘤。是6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瘤。1岁以内系中胚叶肿瘤,比较良性,1岁以上肾母细胞瘤高度恶性。“腹部有肿块的消瘦小儿”是该病特点,可伴发热、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等。肾母细胞瘤的治疗除手术切除外,必须配合放射和化学治疗,或选其一,化学治疗以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为主。肾盂输尿管癌在尿路上皮肿瘤中,肾盂输尿管肿瘤相对少见,但可多器官发病。由于长期肾结石刺激引起的癌多数为鳞状细胞癌。血尿为最常见症状,尿中可能发现癌细胞。膀胱镜检查可能见到患侧输尿管口喷血。泌尿系统造影对诊断肾盂输尿管肿瘤极重要,可发现充盈缺损,并可能继发肾积水。肾盂输尿管癌手术包括全长输尿管及其膀胱开口。在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或孤立肾时,可作姑息性局部切除术。膀胱癌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癌。吸烟被认为是重要致癌原因,50%的男性、31%的女性膀胱癌患者吸烟。致癌质为吸烟者尿中有1-萘胺和2-萘胺。职业性膀胱癌是接触联苯胺、2-萘胺经多年后发病,平均20年左右。膀胱癌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癌基因的肿瘤,染色体17的P53抗癌基因的缺失与发病有关。膀胱癌可分为表浅和浸润两大类:表浅肿瘤局限在粘膜未穿破固有层,占80%左右。浸润肿瘤侵入肌层,占20%左右,其中部分表浅肿瘤可能发展为浸润肿瘤。膀胱癌的细胞分化差异很大,和预后有密切关系。间歇性、无痛血尿为膀胱癌最常见病状,由于间歇、无痛,可能延误诊断。血尿量与肿瘤大小、数目、恶性度无明显相关。血尿可终末加重,伴膀胱刺激症状。如尿中有腐肉并有排尿困难,多数为晚期症状。膀胱横纹肌肉瘤发生在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中的葡萄状物。尿细胞学检查极重要,如发现肿瘤细胞有助于诊断,原位癌可以无血尿,但尿中存在癌细胞。膀胱镜检查必不可少,对决定治疗方案起关键作用。膀胱癌患者必须行泌尿系统造影以了解肾和输尿管情况。流式细胞术和图像分析以及ABO(H)和T抗原等检测,有助于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了解。膀胱粘膜的原位癌和非典型增生病变是复发基础。在治疗表浅膀胱癌时,原位癌以膀胱灌注治疗为主,常用卡介苗、丝裂霉素、阿霉素、噻替哌、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以卡介苗效果最好。局限的表浅膀胱癌可作经尿道切除术,术后行膀胱灌注上述药物。在缺乏经尿道设备时亦可切开膀胱切除肿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必须以大量蒸馏水冲洗,以防肿瘤在切口种植。浸润性膀胱癌除非常局限的可作膀胱部分切除治疗外,一般应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并行尿流改道。放射和化学治疗有时可配合手术或作为姑息性治疗。尿道癌男性常继发于膀胱癌。女性可为原发,鳞癌和腺癌占多数,手术切除后可能需尿流改道。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