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紫热是一种急性暴发型传染病,首次于1984年在巴西圣保罗州发现。该病主要影响10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0至36月龄的婴儿,其易感性最高。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腹痛、呕吐、紫癜性皮疹和休克等,病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
巴西紫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含菌物引起结膜炎,而侵袭力和毒力强的菌株则可能由结膜炎处进入血流,引发全身感染。此外,少数无结膜炎病史的患者也可能感染,这可能与呼吸道传播有关。
治疗方面,早期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是关键。氨苄西林、氯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氟喹诺酮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均敏感。对于已有大量紫癜出现并伴有休克的患者,除了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外,还可以在大量有效抗生素应用的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预防方面,由于治愈结膜炎仍不能防止巴西紫热的发生,因此建议在流行地区进行疫情监测,了解HIBA菌在当地的消长情况,预测流行的可能,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专业的医疗建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