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造影的全过程为消毒、麻醉、置管、注射造影剂与拍片。
1.消毒:心血管造影开始前,患者需平卧于造影床上,医生会对患者的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作为穿刺点,这两个部位皮肤较薄,易于穿刺且术后恢复较快。消毒的目的是减少感染的风险,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2.麻醉:消毒完成后,医生会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药物通常选择利多卡因等,通过局部注射的方式给药。麻醉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放松状态。麻醉生效后,患者可能仅会感到轻微的穿刺感,但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3.置管:麻醉完成后,医生会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并置入鞘管。通过鞘管,医生会将造影导管引导至冠状动脉开口处。置管过程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血管和周围组织。置管成功后,造影导管将作为注射造影剂和拍摄影像的通道。
4.注射造影剂与拍片:置管完成后,医生会通过造影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造影剂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走行及狭窄程度。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患者需在CT或X线机下保持静止,以便医生捕捉清晰的图像。通常在注射造影剂后的3个心动周期内,造影剂会使冠状动脉的远端充盈,此时是拍摄的最佳时机。医生会根据拍摄到的影像进行仔细分析,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病变部位及性质等。
心血管造影结束后,患者需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后护理。这包括多喝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避免剧烈运动和使用造影侧肢体提重物等。患者还需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出血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反馈。如有必要,医生会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建议。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