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后反而痛经了,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子宫腺肌病、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道畸形、心理因素等。
1. 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多发生于 30 - 50 岁经产妇。患者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妇科检查时,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B 型超声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2. 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产后若不注意个人卫生,病原体可经生殖道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患者可出现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3.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会阴侧切伤口出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其特殊类型。患者的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及大腿。常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可触及痛性结节。B 型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4. 生殖道畸形:
某些生殖道畸形在生育前可能未表现出明显症状,但生育后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残角子宫是一种常见的子宫畸形,若残角子宫内有内膜存在,且与单角子宫的宫腔不相通时,往往因月经血倒流或宫腔积血而出现痛经。妇科检查、B 型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5. 心理因素:
产后女性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心理因素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痛经。患者可能会伴有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症状。心理评估及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如果出现产后痛经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
温馨提示:
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