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第一天小腹痛是许多女性在经期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有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1. 原发性痛经:这是月经期腹痛最常见的原因。在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症状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一般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 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其症状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及大腿,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
3.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后或无性生活者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若发生盆腔炎性疾病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有腹膜炎,则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子宫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
4.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保持周期性增生、剥脱、出血等功能性改变,引起相应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1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
5. 卵巢囊肿蒂扭转: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约10%卵巢肿瘤可发生蒂扭转。好发于瘤蒂长、中等大、活动度良好、重心偏于一侧的肿瘤如畸胎瘤。常在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时,或妊娠期、产褥期子宫大小,位置改变时发生蒂扭转。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典型症状是体位改变后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有时不全扭转可自然复位,腹痛随之缓解。
如果月经期第一天小腹痛的症状较轻,可以通过热敷、休息等方式缓解。如果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月经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和盆浴。饮食上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