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气虚血瘀是指因气对血的推动无力而致血行不畅,甚至瘀阻不行的病理状态。
气与血关系密切,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当气虚时,气的推动功能减弱,血液运行就会变得迟缓,进而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瘀滞不畅。
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依赖气的推动和温煦等作用。若气虚,脏腑功能衰退,气血生化不足,也会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比如心肺气虚,宗气生成不足,不能助心行血,可导致血液瘀滞于脉道;脾气虚,运化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乏源,也会使血行无力而瘀滞。
气虚血瘀可出现多种症状表现。常见的有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少气懒言,局部疼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舌淡紫或有瘀斑,脉细涩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养。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饮食上,可多食用具有补气活血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山楂、木耳等。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利于气血的恢复和运行。但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 。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