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医生:你好!我已进入了更年期了,经常有发热,发燥的感觉,越来越重了。请问如何调整好更年期的病情发生?
第一次问题补充:非常谢谢医生的指点。我会采纳医生的建议
更年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一般在女性绝经期前后,通常在40岁至50岁之间,这时卵巢功能逐渐退化,雌性激素合成也日渐减少,造成妇女体内种种生理变化及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如:脸红、盗汗、上半身发热、月经不规则、血压上升,以及时不时会有疲倦、呼吸不顺畅、胸口发闷、焦虑不安、脾气暴躁、失眠、眩晕、耳鸣、心悸、性欲改变等情形发生,这些情形称为“更年期症候群”。更年期虽然是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但更年期症状却因人而异,有的妇女症状较严重,有的病症较轻。近年来,医学界认为,更年期妇女如果能注意饮食,不仅能安然度过更年期,而且许多不适症状也可能改善。更年期要注重饮食调整由于更年期妇女内分泌发生变化,使摄食中枢系统失调,又因为活动量减少,体内消耗热能也随之减少,造成热量过多而诱发肥胖,因而更年期妇女特别容易发福,所以,一定要减少摄取高脂肪食物和糖类,少吃肉类,适当控制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少吃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各种鱼类和植物油。针对更年期妇女体内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更年期妇女要经常食用含高钙的食品,最宜多吃豆类制品。为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病,更年期妇女要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摄取足够的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玉米、白面、菠菜、大蒜和苹果、菠萝等,以起到降脂作用。少喝咖啡、酒和浓茶,少吃甜食,每天盐的食用量最好不多于10克。调整饮食结构的原则是:按时定量用餐,不可暴饮暴食,做到粗细有别、干稀搭配、荤素适宜、色香味兼备、花色品种交替。饮食科学可以减轻一点更年期反应,如果饮食不当则可能加重更年期症状。人体的运转依靠6种基本营养素的维持,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缺少任何一种都要发生问题。女性进入更年期以后,首先要注意按时按量用餐;其次应注意均衡营养,不要偏食,要粗细食搭配以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量,并适当摄入一些乳类、蛋类、大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及鱼类、海菜等;第三要避免过饱,糖类和动物脂肪多了会使身体过胖,加重心脏负担并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要养成每日饮用1~2大杯牛奶的习惯,对防止更年期后的骨质疏松症很有益处。由于更年期妇女常见的病可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肝气郁结三种,主要症状有怕冷、腰酸、头晕、耳鸣、血压高、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等,饮食应以补肾为本,特别是补肾阴,同时,更年期妇女容易发生心烦、潮热等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饮食中应注意健脾、养心,多吃枸杞子、莲子粥、大枣、金针菇、黑木耳等食品,忌吃刺激和辣的食品。更年期要注意防止并发症女性到了更年期,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例如,骨质疏松、脂质代谢改变、生殖器官和骨盆底组织萎缩等。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预防更年期精神病。妇女到了绝经期前后,由于女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常会发生一些神经精神症状,其中以抑郁症和妄想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眩晕、耳鸣、疲劳、心悸等。此外,有的女性遭受过重大的心理打击,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因遗传原因会患更年期抑郁症。早期可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失眠、焦虑等,逐渐加重后失去自知力。其中焦虑是突出的症状之一。如有的更年期妇女担心自己患了严重的“冠心病”,要求家人准备好急救措施。有的人有“恐癌症”,乳房摸到小肿块,要求医生开刀治“乳腺癌”等。患了更年期忧郁症的妇女必须及早到医院对症调治,以免延误病情。2.预防更年期皮肤老化。进入更年期后,皮肤会因女性荷尔蒙的减少出现脸部潮红及瘙痒等症状,皮肤失去光泽和弹性,显得松弛、粗糙,脸上及手上出现各种深深浅浅的色素斑。避免日积月累的日光照射是延缓老化最具体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均衡的摄取各种营养素及含天然植物性荷尔蒙之豆类蛋白、减少食用动物性脂肪、多吃蔬菜水果及补充适量维生素、适度的运动以维持理想的体重、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减少情绪不安及压力、避免烟酒等刺激的物质,都可以使皮肤的新陈代谢维持在好的状态。3.预防更年期心理病。更年期妇女生理上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衰退迹象。与此同时,她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悄悄地发生变化。所以,平时不仅要注意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应注意精神调养,及时发泄不良情绪,对朋友或亲人诉说郁闷,争取关心和体谅,对信任的医生讲清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求得帮助。把想不通的事闷在心里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