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那一型糖尿病为什么会出现酮体呢?怎样才能真正的抑制呢?如果不打胰岛素是不是还会出现酮体呢?
您好: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因为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治愈,所以,要终身治疗.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会引起血糖,血脂紊乱.就会出现酮体.注射胰岛素要根据您的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动态血糖监测,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视力下降 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皮肤瘙痒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往往使人难以入睡,特别是女性阴部的瘙痒更为严重.手足麻木 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在糖尿病的晚期末梢神经炎的发病率就更高.
尿路感染 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
胆道感染 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
排尿困难 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为21.7%.因此,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腹泻与便秘 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其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阳痿 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以阳痿最多见,据统计,糖尿病病人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
女性上体肥胖 女性腰围与臀围之比大于0.7~0.85(不论体重多少),糖耐量试验异常者达60%.有人认为,这种体型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脑梗塞 糖尿病人容易发生脑梗塞,在脑梗塞病人中,大约有10%~1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脑梗塞病人应常规化验血糖.
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除三多一少外,有下列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和确诊:
1,餐后2—3小时或午饭前及晚饭前常出现心慌,乏力,多汗,头晕,饥饿等症状 2,经常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 3,生育年龄妇女有多次流产,胎儿畸形,,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病史者 4,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外阴经常瘙痒者 5,男性出现阳萎者 6,原因不明的四肢沉重,麻木,小腿痛或痛性痉挛 7,突然视力减退而原因不明者 8,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昏迷,高血压,冠心病等 9,原因不明的肢端坏死者 10,过早出现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者 11,体力虚弱,消瘦,原因不明的生长迟缓等
糖尿病的首发症状与高血糖水平的直接作用有关.当血糖水平升至160~180mg/dl以上时,葡萄糖进入尿液.当血糖水平继续升高时,肾脏排出额外的水以稀释尿中丢失的大量的葡萄糖.由于肾脏产尿增多,故糖尿病患者常排尿增多(多尿).多尿导致口渴(多饮).由于大量的热卡从尿中丢失,引起体重下降,为了补偿此种变化,患者感到异常饥饿(多食).其他症状还有:视物模糊,嗜睡,恶心及体力下降.此外,糖尿病控制不佳者易患感染.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Ⅰ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几乎总有体重下降.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无体重下降.
Ⅰ型糖尿病起病突然,可迅速进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尽管血糖水平升高,但大多数细胞在缺乏胰岛素时不能利用葡萄糖,于是,这些细胞转向其他能源,脂肪细胞开始分解,产生酮体,此类毒性化学复合物可使血液变酸(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首发症状为极度口渴和大量排尿,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疲乏,腹痛,尤其在儿童多见.呼吸常变深变快,以纠正血液酸度(见第138节).患者呼出的气味像指甲油清除剂,如不进行治疗常会在数小时内出现昏迷.
Ⅰ型糖尿病患者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如中断胰岛素注射或遭受感染,意外事故或严重疾病打击,仍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数年或数十年无任何症状.当胰岛素缺乏加重时可出现症状.最初,多尿及口渴较轻,数周或数月后逐渐加重.酮症酸中毒少见.如果血糖显著升高(常超过1000mg/dl),通常是由于感染或药物等重叠应激作用的结果,患者可出现严重脱水,导致精神错乱,嗜睡,抽搐,此种状态称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脂肪代谢产物不能代谢完全脂肪动员增加故产生酮体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是
以上是对“一型糖尿病为什么会出现酮体呢”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