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皮肤发黄,指甲竖纹发白,全身乏力,恶心,偶尔头疼,多梦,便秘,皮肤干燥,脱发,脾大,睡觉醒来后两胳膊和手发麻,有时两腿麻烦不知放哪合适
发病时间:20多年
化验检查结果:贫血(血红蛋白80L),低密度脂蛋白1.51,高密度脂蛋白0.79,肝功能和风湿三项都正常,胃镜没做过,脾4.0*11.2CM,颈椎曲度变直,腰椎骶化,血铅39.6;锌10.7;铁18.5;钙69.5,血压夏季偏低60-90.平生一直不怎么吃肉,看到就觉的恶心没胃口.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吃硫酸亚铁后血红蛋白升到10左右,因副作用相对大些改吃右旋糖酐铁片,平时也注意补充蔬菜水果,大枣,红皮花生,豆制品等,可血红蛋白只升到8.7.只有怀孕时输了血,才升到14.5
每次吃药一段时间后血红蛋白就有所回升,停药一段时间后有降下去了,为什么?难道我一生都离不开贫血药吗?
这些指标和症状能确定是缺铁性贫血吗?
可选择驴胶补血颗粒就可以的,常见的补血食品有黑豆,发菜,胡萝卜,面筋,菠菜,金针菜,龙眼肉等,补血饮食有炒猪肝,猪肝红枣羹,姜枣红糖水,山楂桂枝红糖汤,姜汁薏苡仁粥,黑木耳红枣饮料等.可适当选用
建议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斗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口服右旋糖酐铁口服液 或硫酸亚铁口服液.
缺铁性贫血你确诊了吗?你提供的检查单据里面没有查缺铁性贫血的资料,还有一点就是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疗程是2到3个月,一定按疗程用药,有很多人都坚持不了,结果效果很好斯不好,蔬菜水果中也不是都补充铁的,一般建议最常用的是蛋黄,和动物肝脏!
以上是对“缺铁性贫血”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①病因治疗:尽可能除去引起缺铁和贫血的原因;②补充足够量的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补充体内铁的贮存量至正常水平.
一,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二,铁剂治疗:
(一)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富血酸).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二)注射铁剂: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①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慢性腹泻,脂肪痢等;②胃肠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铁剂后症状加重,例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持续呕吐等;③口服铁剂虽经减量而仍有严重胃肠道反应.
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枸橼酸铁.
(三)辅助治疗: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含铁量最高的食物是苔菜和晋中红蘑.含铁丰富的食物还有动物血,肝脏,瘦肉,鱼,禽等.鸡蛋黄,兔肉中的铁含量虽然较高,但人体仅能吸收3%.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中的含铁量及铁吸收率都高于植物性食品,这也是以谷物为主的贫困地区或食素者贫血高发的主要原因.绿叶蔬菜和水果中铁的含量虽然低于动物性食品,但由于其中富含维生素C和有机酸,能够促进铁的吸收.新鲜的西红柿,芹菜,油菜,柑橘,杨梅,杏,红枣,沙棘等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及铁的含量较高.茶叶及蔬菜中的棉酸,菠菜中的草酸都可减低人体对铁的吸收.因此,提倡大家在饮食结构上注意荤素搭配,混合膳食,以及进食铁强化食品,从而保证铁的摄入量充足.那么,在您购买蔬菜和水果时如何判别哪些含铁更为丰富,哪些缺少铁呢?缺铁的叶片在叶脉间不呈绿色而呈黄色.有些甚至呈白色,严重缺铁时叶缘焦枯,但叶脉仍保持良好的绿色,叶菜类食物缺铁可直接影响食物铁的含量,而果菜类和果树缺铁除叶片表现出的缺铁症状外,同时也影响了其果实的食用品质.柑橘缺铁,其果实变小变硬,色泽暗淡,缺少汁水,味道较酸,杨梅缺铁,其果实瘦小,色淡,红色素不能够充分发育,味儿不甜.因此,当您在选购水果蔬菜时,一定要注意缺铁的现象,以保证食物中含有足量的铁和食物的美味.
缺铁性贫血忌喝牛奶
患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忌喝牛奶
婴儿贫血,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地给孩子增加营养,以尽快恢复健康,因此,常常给婴儿添加牛奶饮用.其实,这样做对孩子是有害的.
牛奶中含磷较高,它直接影响着铁的吸收.孩子在治疗过程中,不但不能治愈婴儿贫血,反而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在治疗贫血时,千万不要同时饮用牛奶,应多吃些蛋黄,瘦肉,猪肝,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含铁量高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柿子不能过量食用,更不能在空腹时吃,因其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可致肠道平滑肌痉挛而产生腹痛及消化不良.单宁酸还能与体内的铁结合,阻碍对铁的吸收,故缺铁性贫血患者忌食柿子.
忌喝浓茶等.
温馨提示:
注意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