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的孩子患手足口病三天了,现在他的手上和脚上都起了小水泡,请问这是要好了,还是严重了啊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急性发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恢复期 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温馨提示:
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