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吃油后拉肚子
发病时间:3年
化验检查结果:升结肠多发性息肉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无
引起原因和治疗方法今后应注意事项
治疗:
1,电灼切除 在直肠镜可及的范围内,无法从肛门切除者,可经窥镜放圈套器套住蒂部予以电灼切2,经肛门切除 可从肛门内取出的息肉,用肛门镜或扩肛器扩开肛门,钳子夹住息肉,在基蒂部用丝线结扎,切除息肉.广基的息肉切除后,粘膜的创面要予以缝合.
3,开腹手术 息肉位置高,无法用上述方法治疗,需要在硬膜外麻醉下开腹切开直肠前壁切除息肉.已癌变的要按直肠癌治疗.对多发的家族性息肉病,根据直肠内息肉的分布决定能否保留直肠;可行直肠切除或直肠粘膜剥脱,经直肠浆肌鞘行回肠肛管吻合太等.
4,其他 炎性息肉可采用抗生素,激素保留灌肠治疗.
预防:
1,及时治疗肛门内外痔,肛漏,肛裂,肛窦炎及慢性肠炎等疾病.
2,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中医认为便血是肠中积热(夹湿),或者脾气虚损,不能统摄血行所致.可用清肠热,止血和补气摄血方法治疗.
自疗注意事项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
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
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6)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自治疗法
成药自疗法
(1)云南白药,每次0.3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
(2)脾约麻仁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3)脏连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验方自疗法
(1)大黄炭研粉,每次3-6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
(2)茄子叶瓦上烘干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米汤吞服.
(3)旱莲草60克,煎汤代茶.
(4)地榆炭15克,槐花炭12克,茜草炭12克,赤小豆30克,防风炭10 克,大黄炭10克,黄柏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于肠中积热夹湿, 血色红而混浊,口苦,舌苔黄厚,大便不畅者.
(5)灶心土30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姜炭10克,升麻炭10克, 炒芪12克,阿胶9克(另烊),甘草6克,每日1贴,分2次煎服.用于脾气虚
弱,面色苍白,疲倦无力者.
.饮食自疗法.
(1)猪大肠250克,鲜槐花15克,煮食喝汤.
(2)每日食数只柿饼.
(3)白木耳10克,红枣15克,小火炖烂服.
(4)金针菜30克,红糖适量,煎汤服.
(5)生姜,艾叶各15克.艾叶同生姜煎浓汁,每服1杯.艾叶温经止血,生姜 祛寒,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主治粪后下血.
(6)醋5碗,赤豆3碗,煮熟晒干为末,每次服5克.本方主治肠痔下血.
.外治自疗法
(1)熏洗.阿胶加醋浸没软化后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开, 加热烧开后先熏后洗肛门,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用于肛裂,痔疮出血者.
(2)涂药.清凉油拌珠黄散2支,涂肛门内外.
(3)野艾(蒿子叶)捣烂如泥敷肛门口.
(4)鸡蛋黄油涂肛口.(适合肛口粘膜干燥破裂者.)
鸡蛋黄油制法;取熟蛋黄数只,放非铁器餐具内小火翻炒,待油渗出过滤即得.
.其他自疗法
(1)揉腹.每日早晚(醒后睡前)两次揉摩腹部,逆顺时针各100次.
(2)提肛.每日2-3次作缩肛动作,每次30-50次.
在肠道尤其是大肠广泛出现十到数百个大小不一的息肉,严重者可从口腔一直到直肠肛管均可发生息肉,且常伴其他特殊临床征状.本病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常有家族史,病变广泛者除有一般息肉的出血症状外常可发生癌变,故应及时手术,不能手术者也应定期随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性别差异不大.多在20岁以后发病.病变范围广,如不及时手术治疗,可发生癌变.
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手术对人身体本身伤害很大,在酸性体质环境下伤口愈合慢患者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手术并不一定就能根除肠息肉肠息肉会癌变只有真正通过改善自身的体液才能真正的根除肠息肉今天我们治疗肠息肉所采取的方法手术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治愈肠息肉,减轻患者的痛苦呢人们最终没有得到康复的真正原因就是体液是酸化的酸性体液不改变肠息肉也就不会死亡这就是因为做了手术后肠息肉复发或是癌变的原因.要治疗肠息肉还得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从源头上根治肠息肉.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