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性别:24
患者年龄:女
主要症状:到夏天我的手脚就容易出汗 脚也臭 冬天手脚一直都是冰凉的
发病时间:
化验检查结果:
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为“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幅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 没有其他症状可以不治疗.平时注意每天换鞋,最好是两双轮流穿,注意鞋的干燥,每天回来后放置通风处,隔天再穿.
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手脚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可分虚实两种类型.脾胃虚弱者还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津液不足的虚热症.可选用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各20克)加枣仁,牡蛎,石斛,合欢花各15克治疗.脾胃实症者多因饮酒过多及过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畅,小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可选用三仁汤(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叶,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黄芩,莱菔子各15克治疗.中医还认为,会阴部多汗与肾的关系密切,也分虚实两种症型.虚症者汗出在梦中,醒来胯下汗津津,可用知柏地黄丸调治;终日胯下潮润,动时增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调治.
治疗局限性多汗症时应注意保持良好情绪,戒绝烟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另外,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都有一定疗效.
手汗症
一,概述 手汗症为相当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因为人种上的特异性,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年轻人,特别容易有此毛病. 汗腺的分泌是经由交感神经所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因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例如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在台湾,调查10到30岁的青年,约有0.3%的发生率,即大约三百名青年中,就有一人患有相当明显的手掌多汗,不分男女都有可能 ,而其家族史则高达13% (有家族遗传性).大部分自孩童就罹患手汗,到青春期更严重.手汗症病人除了手汗之外,都健康正常,大多数还并有足底多汗或腋下多汗,少数病人尚并有狐臭症.
二,症状
多汗症并非疾病,只是交感神经过度亢奋,但往往因此症状造成学习,工作或社交的困扰,而就医治疗.有多汗倾向的人手掌大多时候都是湿答答的,而长期潮湿的手部常会造成容易脱皮,更是有碍观瞻.学龄中的青少常因过量手汗将考卷弄湿而影响考试,经常是试卷未写就已经湿了.青少年不敢与人牵手,连握手都成问题.严重时手掌甚至会出现湿疹皮肤炎的症状.成年后,也造成他们在工作上与社交活动上的不便. 多汗症的病人常合并有手及脚出汗的现象,而病者所流出的汗液通常没有异味,情况有异於狐臭病患者.而狐臭(腋下多汗异味症)的人,则与遗传体质较有关,主要是腋下皮脂腺发达,发生的机会比手汗症高,造成的困扰也比较普遍.像是衣服总有洗不去的黄渍,也较不敢穿著无袖上衣,最重要的是在与人接近时,多了莫名的心理负担与畏惧.
三,治疗
手汗症的治疗有分内科及外科两种方法. 内科药物治疗内科方面使用的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常会有口乾舌燥或肠胃障碍等副作用发生,使人不敢长期服用.而局部涂抹的药剂也因时效有限,需要时常补抹,并非很方便的方法.因为内科方法均有其有限性,故外科治疗便成为势之所趋了. 外科手术治疗控制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位在於胸椎的第二及第三节,也就是大约位於乳头连线,再高一点的背部脊椎的两侧,只要将这两节的交感神经切断,就可以达到手部不流汗的目的.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背部中央切入,又把肋骨与脊椎相接处的骨头剪开,把两侧第二,第三交感神经节切除.因手术的时间约需2━3小时,术后有一约五~七公分的伤口,比较痛,相对复原需较长的时间,大约需住院3━5天.另外也有可能造成气胸(肺部漏气使得肺部无法呼吸,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后遗症),目前多半已由电视内视镜进行交感神经切除术所取代.此手术伤口小,不须缝合,手术过程只需不到半小时,等到麻醉恢复后,当日即可复原回家休息,且手术的成功率可高达98%.
"脚汗症"
在冬季,"汗脚"失去热量的速度比"旱脚"快25倍,容易遭受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为此,人们应对足部做以下保护:
1.脚出汗了,应把脚擦干,换上干袜子和干鞋具.
2.有"汗脚"的人,每天至少换一次袜子,同时不要穿着袜子睡觉.
3."汗脚"应穿丙烯酸类的化纤袜子,而不穿纯棉的,这样可以吸走汗水.
4.所穿的鞋袜不要太紧,以免妨碍足部的血液流通.
5.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足部抹上一些防汗油.
白矾水烫脚治汗脚
我患汗脚症,冬季更严重,弄不好会冻脚.后来,我在烫脚步水中加入白矾10一15克,待白矾溶化水中后,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烫脚15一20分钟,每晚坚持一次,连续烫脚5一6天为一疗程,很快,我的汗脚症就好了.
治汗脚一法 我爱人汗脚很重,经人介绍一药方,用后很有效.该方是:取0.5毫克乌洛托品(西药)2-4片,压成细粉,待脚洗净擦干后,用手将药粉揉搓在脚掌趾内,每日一次,连用4一8天,可保脚干燥50天,
"硝矾散"治汗脚
药方组成是:白矾25克,芒硝25克匾蓄根30克(中药店均有售).制法:将白矾打碎与芒硝,匾蓄根混合,水煎两次,两次煎出液约有2000毫升,放盆内备用.洗脚时,把脚浸泡在药液内,每日3次,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临睡前洗脚最好.每付药可使用两天,洗时再将药液温热,6天为一疗程.
你的症状属于中医的气阴两虚,西医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以补充点维生素看看,建议你找个好点的中医好好看看,调理一段时间应该会很有效果
以上是对“手脚出汗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引起手脚出汗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可分虚实两种类型.脾胃虚弱者还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津液不足的虚热症.治疗局限性多汗症时应注意保持良好情绪,戒绝烟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手脚出多汗是交感神经过度亢奋,但往往因此症状造成学习,工作或社交的困扰.可选用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各20克)加枣仁,牡蛎,石斛,合欢花各15克治疗.脾胃实症者多因饮酒过多及过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畅,小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可选用三仁汤(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叶,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黄芩,莱菔子各15克治疗.中医还认为,会阴部多汗与肾的关系密切,也分虚实两种症型.虚症者汗出在梦中,醒来胯下汗津津,可用知柏地黄丸调治;终日胯下潮润,动时增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调治.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都有一定疗效.
夏天手脚出汗是由于阴虚而生内热引起的,而冬天手脚冰凉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阳气不能外达而引起的,从你的症状总体说可以概括为阴虚而致血亏,气为血之母,血为气之帅,血虚从而又导致气虚,而人体之阳气通过气的疏布而达于四肢,所以致你的病首先治阴虚,同时补充气血,可建议你用生地,玄参,女贞各30G泡水喝,而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症状较为严重还是建议你采用中医调理治疗.
您好,手脚出汗与身体其他部分出汗的机理是不同的.其他部分出汗,是因为热,越热汗就越多.
而手脚心出汗,则与身体素质,内分泌等等都有关系的.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脚心也应该是干的.而手脚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没有汗,手心却满是冷汗,感觉冰凉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手心出汗是体质虚寒的表现,如果你同时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脚冰凉的话,应该就没错了吧.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调理身体,还要加强锻炼,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为“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幅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所以不如去中医院找内科大夫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开几副中药方子试试.
以上是对“手脚出汗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手脚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属于气血的毛病,因为气虚,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没什么关系,要注意加强锻炼.建议你一早起来做做运动,健走是最佳选择喔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双手顺便甩一甩,走上30分钟,促进气血运行.冬天睡前用热水局部泡手,脚,不但可以促进末梢的循环,还有帮助睡眠的作用.洗完澡或是泡完热水澡,擦干后立刻穿上袜子保温.女性如果经常出现冬天脚怕冷,可以用一个水桶里面装入热水,米酒,姜片(热水:米酒=1∶1)泡脚.冬天,在看电视或下班休息后使用,可以改善女性的怕冷症.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加了姜片的食物如鸡汤,鱼汤,其他如含有葱,蒜等辛香料的食物也有同样的效果.维他命E,有助于扩张末梢血管,刺激末梢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烟碱酸,它的温热效果比较快.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