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睾症或称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当发现孩子一侧或双侧隐睾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治疗方法:1.一岁以内的隐睾患儿,睾丸尚有自然下降的可能性,可以不用治疗. 2.一岁以上的患儿,若睾丸仍未下降,可以先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治疗,此方法可促使睾丸发育,部分病人睾丸可以下降,尤其是双侧隐睾或于体表摸不到睾丸者,即使睾丸降不到阴囊内,至少可使睾丸发育后手术治疗更加容易.3.对于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后不能降入阴囊内的患儿以及发现时年龄较大的单侧隐睾患儿,合并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应尽早到医院施行睾丸固定术. 一,小儿隐睾症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据推测可能是多种因素产生的后果. 1,解剖结构异常;精索或输精管过短,腹膜后纤维粘连,内环过小等.2,遗传倾向可达5.8%,小儿隐睾症父亲发病率1.5--4%,兄弟中发病率6.2%. 3,青春期前垂体性腺功能紊乱的结果.二,睾丸或阴囊不正常往往是由双亲无意中发现,或是健康检查时发现.出生后即见阴囊一侧或双侧发育不良;阴囊空虚,睾丸缺如,有时阴囊上方腹股沟管局部隆起,可触及睾丸,一般较正常小,这种情况占75%.而睾丸滞留在腹膜后或腹腔内占25%,此种类型用手不能触及睾丸,需做B超或CT确定睾丸位置.B超对直径2厘米以下睾丸探测不敏感,CT可分辨出1厘米以下睾丸. 一岁前诊断为隐睾,应暂不进行治疗.因一岁前,尤其是出生后头三个月隐睾可能自行下降,而一岁后发病率仅0.8%. 三,内分泌功能测定及组织学超微结构研究表明治疗应在1.5--2岁进行,3--5岁后年龄越大不育率越高.据临床观察,如不进行正规治疗,双侧隐睾不育率大于90%,单侧隐睾不育率为50.6%.而经治疗不育率可下降50%. 开始治疗应先给予内分泌治疗,其目的:一,可促进睾丸发育,使已退化受损的细胞功能恢复或改善;二,促进睾丸下降,对较大儿童未用过激素者,术后宜补充使用. 目前,手术治疗隐睾为主要手段,手术方法为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术效果良好.
您好!
您的情况建议您到专业男科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找出引起的因素对症治疗 积极配合医生 .
祝你健康!
以上是对“隐丸如果B超不到呢?那..”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也就是说阴囊内没有睾丸或仅有一侧有睾丸.一般情况下,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睾丸自腹膜后腰部开始下降,于胎儿后期降入阴囊,如果在下降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形成隐睾.
睾丸和附睾的下降对于睾丸的正常发育和生精是非常重要的.XY遗传基因是男性性征,睾丸形成的重要基因.内分泌,遗传及物理机械因素可影响睾丸的正常下降.
约有3%的男性新生儿有“隐睾”症状,而早产儿则高达30%.不过大多数患儿在出生数月内或一年左右时,睾丸会在内分泌因素的作用下降入阴囊,到1岁时隐睾地发病率下降到0.8%,所以一般可先给予内科治疗,即应用人绒毛膜促性激素可使睾丸下降.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在患儿2岁以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您所说的是隐睾症吧,隐睾症指的是婴儿出生2个月以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内的一种畸形状态.隐睾症分真性隐睾和假性隐睾两种.假性隐睾是指在阴囊内膜不到睾丸,但阴囊上方或腹股沟部可摸到睾丸;真性隐睾不但在阴囊内摸不到睾丸,就是在阴囊上部或腹股沟处也摸不到睾丸,其位置过高,常位于腹腔内.不论是真性,假性隐睾,还是双侧,单侧隐睾,统称为隐睾症,所以拍个腹部CT可能找到隐睾,因为隐睾3岁以后不再发育,且变性坏死易癌变,隐睾影响生育,还有发生睾丸肿瘤的可能性,即使睾丸牵引至阴囊仍有恶变的可能.即使对侧正常睾丸亦有这种可能,据报道隐睾患者中2.8%有一侧或双侧的睾丸肿瘤或原位癌.隐睾患者发生睾丸肿瘤的概率较正常人高4—6倍,所以3岁以后的隐睾要行隐睾切除术,最好在2岁以前将未降至阴囊的隐睾拉至阴囊,可以保存未降的隐睾.所以您说的患者如果是3岁以下的小孩找到隐睾后赶紧行隐睾降至阴囊内的手术,要是大于3岁则要把隐睾切除,以免引起睾丸癌等并发症.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