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饮食注意事项
1,忌辛辣 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烟 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 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 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 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 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 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 “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 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
11,忌劳累 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疗关键.
12,忌乱投医 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日常饮食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宜
1,酸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酸性食物可引药入肝.中药中的五味子就属酸性,它可引药入肝,降低转氨酶.过去,还曾经流行过米醋治疗肝炎.另外,酸性食物还可增加食欲.
2,甜 甜性食物可给肝炎患者补充一定的热量,易吸收,有利肝炎的恢复,在肝炎的急性期,食欲减低,进甜食是好的.
3,苦 中医认为苦性食物属寒,可清热解毒,对肝胆湿热型肝病患者进食苦性食物是有益的,但啤酒例外.
[编辑本段]用药常识
临床上常用保肝药物有维生素类,促进肝脏解毒的药物,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抗脂肪肝的药物及抗纤维化的药物等多种.
1,维生素类药物
肝硬化病人常有多种维生素的缺乏,所以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维生素K等.
2,具有解毒功能的药物
临床使用较多的:
①肝泰乐,又称葡萄糖醛酸内酯,能与肝内的毒物结合形成无毒的或低毒的物质经尿排出.常用剂量每次0.1~0.2克,每日3次口眼.重症病人可静脉给药.无明显毒副作用.
②肝乐,也具有解毒功能,改善肝功能,预防脂肪肝的作用.常用的剂量是每次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副作用较少.
3,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
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
①三磷酸腺苷,能够提供机体所需的热量并参与体内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常用剂量每次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重症病例可静脉给药.
②辅酶A,在糖,脂肪,蛋白质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临床上也很常用.常用剂量每次50~100单位,每日l次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常与三磷酸腺昔合用.
③肌苷,可直接进入细胞内,参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可使受损的肝细胞功能恢复.常用剂量每次0.2~0.4克,每日3次口服,也可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每日l~2次.
4,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白蛋白及新鲜血或血浆可以改善病人的低蛋白血症,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加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促进疾病的恢复.宜小剂量多次输给.抗脂肪肝药物及抗纤维化药物另外专有介绍.
保护肝脏药物很多,目前尚无特效药.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保肝药物在肝内经生物转化而排出体外.如果应用过多的保肝药物,就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使肝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所以保肝药物不可滥用,以少用为佳.一般的病人以维生素类药物为主,病情重的可用白蛋白或新鲜血等.
1, 急性丙肝 丙肝慢性率达50%左右.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1)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体征伴有肝大,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病情持续发展,丙肝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急性无黄疸型丙肝:此型丙肝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丙肝相似.相比之下,黄疸型起病更隐匿,丙肝症状轻,主要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有些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实际上无黄疸型丙肝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丙肝,无黄疸型占2/3之上.急性丙肝症状同样比急性甲肝和乙肝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多数丙肝病例无发热,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黄疸型病例,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52umol/L.2,慢性丙肝 急性丙肝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丙肝病毒携带史而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发病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丙肝表现者.慢性丙肝症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可有肝大和轻度触痛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慢性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严重时丙肝症状明显,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常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丙肝可合并乙肝感染,丙肝合并乙肝感染时往往表现为丙肝症状突然加重,应防止肝衰竭的发生.1,家庭成员间不要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等卫生用具.女性经期卫生用品应该烧掉或用一般市售消毒剂浸泡2小时再扔掉,夫妻间性生活应使用安全套.如果出肌肤或某部位出血,应该用消毒剂擦干,不要污染他人用品. 2,酒是肝病患者的大忌,一定要戒酒. 3,避免有毒的化学物质,如少吃含色素和防腐剂过多的食品,不吃霉变的食物和已烂的姜. 4,生病时谨慎使用有肝脏毒性的药物. 5,注意生活检点,避免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 6,如果未接种甲型,乙型肝炎疫苗,要及时接种,注意劳逸结合. 7,饮食中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