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外耳道干燥,及时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然后可以使用0.1%新洁尔灭酊涂外耳道,口服广谱抗菌素,大约一至两周即可治愈. 
      常见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 
      常用中成药 
      本病属中医的耳疮范畴,多因风热侵袭或热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内服药 银翘丸,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药 
      ①黄连膏,紫金锭外耳道涂敷. 
      ②中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围肿胀.可以水调散外敷(即黄柏研末后加等量石膏和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布耳周肿胀处或以湿热毛巾敷局部). 
      常用西药 
      1.急性外耳道炎;红霉素或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涂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软膏等. 
      3.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这种情况最好不要用硼酸,硼酸的浓度掌握不好会损伤耳道的正常组织的,你可以用些克霉唑乳膏或是达克宁软膏,坚持每天上药,慢慢会有好转的,平时要注意增强抵抗力,预防复发 
                                                                          
                                          朋友你好,能不能治好要看什么类型的外耳道炎.不同类型的外耳道炎需要采用不同的药,普通的只要鼓膜完整可以用硼酸酒精滴耳液,可以消炎止痛.不过有些地方难得买到.过敏性的要使用氯霉素可的松滴耳剂和抗过敏药物.真菌性(霉菌性)的要使用制真菌的药物.你说的霉菌性外耳道炎属于真菌性感染,一般普通的药物难以达到治愈的效果,所以,不能治愈,最好是去医院就诊,听取医生的意见,按照医生的方案更容易达到治愈的效果,祝你健康
       
                                                                              
      以上是对“霉菌性外耳道炎用硼酸酒精耕细作..”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霉菌乃属于真菌,真菌属条件致病菌,即使在健康人外耳道做镜检或真菌培养有时亦可发现真菌菌丝!致病原因主要机体抵抗力下降用不洁物挖耳长期全身用抗菌素或耳内滴用抗菌素造成,其表现为耳痒流水合并感染时伴有耳痛红肿.其主要常见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 
      用药要选择敏感性强的药物,常用治疗药物有:
      (1)10%水杨酸甲酯1%~2%麝香草酚酒精1∶5000醋酸苯汞涂布或滴耳每日用药2~3次连用数日后每隔2周治疗数日防复发
      (2)制霉菌素油膏1%克霉唑软膏两性霉素B软膏局部涂布
      (3)用氨本磺胺与硼酸等量之混合粉剂喷入外耳道创面上
      注意:
         局部应用耳药前应彻底清洗耳道,清除耳道内膜状物,痂皮,及外耳道分泌物;保持耳道清洁及外耳道干燥,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