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复发.现代溃疡病治疗的策略已着眼于减少胃酸分泌和提高粘膜抵御侵袭能力两个方面.预防复发也应该从这两个方向上着手,真正向溃疡说拜拜.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应吃啥药啊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
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避免并发症发生.
治疗方法是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并要正规地长期地坚持.
1,一般治疗:定时定量进餐,进食不要太快.避免或少食酸,辣,冷,烫,甜食和其他刺激性食物.可饮浓茶和浓咖啡,戒除烟酒,按时作息,调整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及抑郁等.
2,药物:
(1)抗酸药:A制酸剂:直接中和胃酸.有胃舒平,胃得乐等,但不宜使用小苏打.
B抗胆碱能药:主要通过抑制迷走神经而减少胃酸分泌.有颠茄结,阿托品,山莨碱等.
C H2受体拮抗剂:通过拮抗H2受体亦可减少胃酸分泌.主要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D质子泵阻滞剂:具有更强的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有奥美抗唑(洛害克),兰索拉唑等.
前二种已多不用.
(2)粘膜保护剂:主要有生胃硐,胃他尤,和敛剂(胃必治,得乐,胃酸铋,得必泰等)和前列腺素等.
(3)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痢特灵,克检霉素等,国外常用四环素.
(4)其他辅助药:镇静剂(安定,利眼宁等),抗抑郁药(丙咪嗪,百忧解等),前列腺素E2合成剂,胃动力药(胃多安,吗丁琳)等.中药治疗对改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也有良效.
以上药物宜配合使用.目前的“经典方案”有:
洛赛克20MG+果胶铋20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抗霉素500MG早晚各一次,共服10天.
西米替丁200MG+铋剂100MG+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200MG每天3次,共服14天.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消化性溃疡.主要临床表现为规律性上腹疼痛,常有季节性加重,此外尚有反酸,呃气,恶心或者呕吐等程度不一的消化系统症状.本病多数起病隐袭,反复发作,缓解复发交替进行.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的常见病,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皮质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壁血管和肌肉发生痉挛,使胃肠壁细胞营养发生障碍和胃肠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肠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溃疡,目前有人认为是胃弯曲杆菌感染所致,溃疡常为单个性,但也有多个溃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存在时称复合性溃疡.溃疡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多为周期发作,秋季至春季是发作季节,可由气候寒冷或饮食不洁而诱发,胃小弯溃疡的疼痛多于餐后0.5~1小时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或胃幽门部溃疡,多发于餐后3~4小时,有时可在半夜发生,但老年人的疼痛部位常无固定也缺乏明显的时间规律.1.应规律进餐,可以少量多次,并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大的饮食如辛辣食物,浓茶,咖啡等.2.戒烟限酒.3.缓解精神紧张.4.必要时使用药物促使溃疡加速愈合.有些药物能够使胃酸分泌减少,有些药物会给溃疡面敷上一层诸如铝盐或蛋白质的保护膜;应禁用能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1.螺旋藻 食用螺旋藻后,螺旋藻能够迅速分解成细微粒子,紧贴在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由此促进粘膜再生,修复已损伤的粘膜,使胃部倍感舒适.2.磷脂 磷脂可促进细胞活化,组织再生修复. 3.优质蛋白 优质蛋白中含有全面,丰富,均衡的必需氨基酸,可以很好地解决胃部营养的滋补问题.
1,一般治疗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注意饮食规律,戒烟,酒.
2,治疗溃疡药物及应用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可分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两大类主要起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常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配合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包括碱性抗酸药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及其复方制剂;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包括硫糖铝,前列腺素类药物.
3,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由于在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中,大多数可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所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以促进溃疡愈合,而且可以预防溃疡的复发,从而彻底治愈溃疡.已证明在体内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等.以PPI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方案有较高的根除率.PPI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口服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从而提高根除率,再者PPI本身具有快速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因此是临床上常用方案,以PPI加克拉霉素再加阿莫西林或者甲硝唑的方案根除率最高.
以上是对“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复发”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宜食用质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体积大、坚硬、粗纤维多的食物,以减少对溃疡面的机械性刺激。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