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岁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化验,检查结果:2年多,夜间有时会遗尿,白天如果离厕所比较远,会遗尿,尿的味道有腥味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说明病因,提出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你好,小儿遗尿症是如何形成的呢 ?目前所知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表明若父母于儿时皆曾为遗尿患者 ,则孩子有四分之三的患病机率 ,若父母一方患该症 ,孩子有二分之一机率患病 ,此类孩子通常会在到达父母停止遗尿的年龄下药而愈 ;有些尿床的孩子夜间膀胱容量减少或不稳定 ,有些则因为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夜间尿量增多 ;部分患儿过分沉睡 ,难于唤醒.通常尿床的男孩多于女孩.由此可见遗尿是遗传因素 ,膀胱功能 ,睡眠状态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样的情况目前主要是通过三步疗法:
第一阶段:调理针对尿床患者肾阳不足,脾肺虚弱的特点,本院首先采用中医理论温补肾阳,调理孩子脏腑功能为主入手.
第二阶段:治疗在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基础上治疗尿床,鼓励孩子做排尿训练,醒脑开窍,促使大脑皮层排尿中枢感知尿意自觉醒来排尿.
第三阶段:康复全面康复排尿神经系统,增强患者体质,使排尿中枢神经处于稳定协调的状态,达到夜间自觉起床排尿的目的,同时防止复发.
病情分析:
小儿遗尿,也叫尿床,指3岁~5岁以上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小儿在3岁~5岁膀胱控制趋于完善,健康儿童在3岁以后绝大 多数夜间不遗尿,5岁以后几乎所有健康儿童均不应出现夜间遗尿现象.因此,遗尿症应指5岁以后的小儿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遗尿仅发生在夜间者,一般病情 较轻;白天,夜间均遗尿者,通常病情较重.指出一点,3岁~5岁以内小儿,膀胱控制排尿的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排尿自控能力尚未完善,学龄期有因白天嬉戏过 度,夜间熟睡不醒,偶有睡中尿床者,不属病态.
指导意见:
从发病原因上来看,小儿遗尿分有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原发性遗尿,在遗尿小儿中占大多数,一般无器质性疾病,是由于膀胱控制排尿的功能 发育不良所致,多有较明显的家族倾向,约3/4的遗尿男孩及1/2的遗尿女孩有双亲之一的遗尿史,多见于第一胎及早产的小儿.除夜间尿床外,部分患儿可伴 有白天尿频,尿急,甚至遗尿,情绪波动或环境变化时症状往往暂时加重,少数患儿可愈后复发.继发性遗尿多由于精神创伤或行为问题,这种情况常为间歇性或一 过性遗尿;还有继发于膀胱或全身疾病如泌尿道感染,糖尿病,尿崩症,镰状细胞贫血等,另外肾功能不全或肾小球疾病及大脑发育不全也常伴有遗尿症.
中医学认为,小儿遗尿的病因,主要为胎禀不足,肾气亏虚,也有因脾肺气虚,肝经郁热所致者.从表现证候来看,最常见的是肾气不足证,多由先天不 足引起,如早产,双胞胎,低体重儿等,脏腑及脊骨发育不全,都能影响肾气固摄,致膀胱失约而成遗尿.脾肺气虚证多为后天营养不良引起,中气下陷,致膀胱失 约,小便自遗.肝经郁热证的病机多为湿热下注于膀胱所致,相当于西医的遗尿症合并泌尿系感染.
生活护理:
治疗以培元补肾为主,配以针炙理疗及频普仪,拔火罐等治疗方法.服食中药汤剂以温肾固涩,健脾益气,泻肝清热等法则.
预防及护理方法
(一) 自幼培养按时排尿的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二) 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遗尿的原发病.
(三) 晚饭及睡前少给流质饮食,少喝水.
(四) 睡前排空小便,睡后注意遗尿时间,按时唤醒排尿,勿使小儿精神紧张,培养和加强小儿治愈疾病的信心.
(五) 注意忌口,寒凉,生冷,燥热之食品不要吃.
病情分析:
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环境因素
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另外,还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
指导意见:
小儿遗尿的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病史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
二.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三.药物治疗:
西医常用药物有:1.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适用于觉醒障碍型.2.奥昔布宁,别名尿多灵,能降低膀胱内压,增加容量,减少不自主性的膀胱收缩,入睡前口服2.5~5mg,适用于昼夜尿频型.3.麻黄素,睡前口服25mg,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同时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用于混合型.4.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别名弥凝,睡前口服0.2mg~0.4mg/次,适用于夜间多尿型.联合应用阿米替林,去氨加压素和奥昔布宁是目前认为治疗夜间遗尿症的“黄金搭档”.以3个月为一疗程,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易复发.
中医治疗遗尿症主张“望问闻切”辨症施治方能收效,四诊中的望,闻,切(把脉)目前还不具备网络遥感技术,网上实施准确的辨症施治其难度很大.中成药副作用虽小,效果则有待提高.
生活护理:
·父母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点起来小便”,父母还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钟点到来之前叫醒他,让他在清醒状态下小便.
·训练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每当出现尿意时主动控制暂不排尿,开始可推迟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对孩子时常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哪一天没有尿床,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另外.父母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
以上是对“2年多,夜间有时会遗白天如果离厕所比较远,会遗尿”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遗尿症可能导致儿童各种不良的行为如自尊心低下、情绪问题、学习问题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因此遗尿症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带有责备的处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并仔细随访,避免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