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胸部疼痛闷气低烧
09年10月18日咳嗽引起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打消炎药情况好转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样治疗可以吗
病情分析:
您好!
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支气管粘膜损害所造成的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急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病程短,多在一周气管炎至三周好转,个别迁延不愈,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以老年人多发,50岁以上患病率为10-15%,亦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现象.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
指导意见:
冬季锻炼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后半小时,易产生运动过敏症.大约有6%~8%的运动员曾在冬季室外锻炼时发生过运动过敏.老年人和妇女更易出现运动过敏反应.
因为运动能使体内细胞摄氧量发生变化,寒冷空气刺激皮肤,皮肤感受器传导到下丘脑,受下丘脑支配的垂体会调节内分泌功能,使体内组织胺,内啡肽分泌增加而诱发过敏症.
冬季天气剧烈变化时,可暂停室外锻炼2~3天,改为室内活动;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锻炼时要掌握好运动量,一般不宜剧烈运动;锻炼前1~2小时最好不要进食,这有利于减少运动过敏症的发生.
据专家介绍,居室内因采暖而闷热,空气流通不畅,内外温差加大,是导致冬季易患感冒的重要原因.因此医生建议,冬季居室不宜太热,空调,暖气要开放适当,并注意通过使用排风扇或开窗等适时调节温度,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室内外温差不致太大.同时,进出房间,要及时加减衣服,适应环境变化,防止引发疾病.
病情分析:
支气管炎为感冒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感冒期间没有进行正规治疗,病毒细菌感染向后迁延引起,其主要症状有咳嗽,发热,痰液增多等. 建议你一是要去医院做个咽拭了,排除一下支原体感染,如果不是支原体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进行治疗,可口服,如果严重则必须进行点滴;二是要对症治疗,如出现体温升高可用布洛芬或尼美舒利进行降温,如果咳嗽不是很严重且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可选择有化痰作用药物如溴已胺等促痰液排出,尽量不要使用止咳药物,因为咳嗽为人体的保护性反射,可排除异物.
指导意见:
如果治疗情况有好转的话可以选择这一治疗方法,建议你注意保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病情分析:
你好,支气管炎是由于所管和支气管受细菌或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也可因物理性,化学性因素发毒气,烟雾,灰尘,寒冷空气等刺激引起发病,或是由于某些传染病所产生的合并症.急性支气管炎常与感冒,流感等同时发生,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烧,乏力,胸骨后压痛,胸闷,气促等症状.急性支气管炎如反复发作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指导意见:
家庭治疗措施
戒烟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而言,戒烟能大幅地提升复原的机会.90—95%的慢性支气管炎直接源于抽烟.戒烟后,你的支气管炎会逐渐改善.多喝一些浓茶,注意消除或避免烟雾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清除痰液
老年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应注意喉中痰液的排除,以防痰液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对久病无力的老人,家人应帮其翻身拍背以利清除痰液.
适量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尽量选择不太激烈的运动项目,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及早治疗
若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持续存在,治疗不彻底,迁延不愈,加之呼吸道反复感染,使病情不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故应及早治疗.久治不愈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以防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用暖湿的蒸汽熏
营养与饮食疗法
喝牛奶
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抽烟者喝牛奶有益.抽烟又喝牛奶的人,其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几率比那些抽烟但不喝牛奶的人显著地降低许多.如果你非得抽烟,那么别忘了喝牛奶.
以上是对“怎麽治疗气管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治疗支气管炎常用以下茶方:
方1 萝卜盐茶
〔适用〕适于治疗咳嗽多痰,饮食膛香.
〔配方〕白世界上80克,茶叶5克,食品店盐适量.
〔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砂锅内煎沸煮烂,加入食盐调味,再将茶叶放入杯内,冲入开水,加盖闷泡10分钟后,将世界上汁加入茶汗内,代茶饮用.每日2剂,频频饮服,连服5-10日可获佳效.
〔功效〕清热化痰,理气开胃.
方2 萝卜姜汁茶
〔适用〕治疗咳嗽.适于咳嗽音哑,痰衡色白等症的患者饮用.
〔配方〕萝卜250克,姜50克.
〔用法〕将萝卜,姜捣烂,轧出汁,倒入茶杯,代茶饮用.每日2-3剂,连服5-10日可获良好疗效.
〔功效〕止咳化痰,发表散寒.
指导意见:
桑杏茶
〔适用〕治疗支气管为.适于咳嗽等症的患者饮用.
〔配方〕桑白皮,杏仁各15克.
〔用法〕将上两味药放入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沸20分钟,取汁倒入茶杯,代茶饮用,每日1剂,分数次饮服.连服8-12日可获良好疗效.
〔功效〕清热利咽,润肺止咳.
温馨提示: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