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手在阴囊外摸不到睾丸
出生就这样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治疗过 医生说等大点动手术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不用动手术
如果动手术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等小孩多大才动,?
请问这是个手术的难度有多大?是一般性的普通手术吗?
病情分析:
你好,正常情况下,男婴的睾丸在胚胎7-9个月时降入阴囊内,但约有10%的孩子也可在出生时仍未降入阴囊,多数在2岁以内降入阴囊.如果2岁以后仍未降入阴囊,那么睾丸自行下降的机会就减少了.睾丸在下降过程中停留下来,未降入阴囊,便形成隐睾,隐睾多数为单侧.
指导意见:
出现隐睾的宝宝,大多数在1岁之内,还有可能使睾丸自然下降到阴囊的可能,而在1岁以后如果还没有归回,则就不大可能了,必须尽早做手术治疗.如是双侧睾丸未降可先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如治疗无效,则再采取手术治疗.延误时机将会造成终生遗憾,更可怕的是,隐睾症患儿将来发生睾丸癌肿的机会远较正常睾丸为多,应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你还是不要担心,会康复的.
病情分析:
您好,这种情况孩子较小,一般1岁以内睾丸可能会恢复,
指导意见:
您的孩子的情况建议先用激素药物治疗,如效果不好最好手术治疗,治疗时机最好在2--5岁,以免影响将来孩子的生育功能.
手术不是很复杂,但建议到条件好的大医院治疗
病情分析:
必须动手术,否则会影响生育能力且极易发生恶变.
指导意见:
2岁以后可进行隐睾手术处理,最迟不能超过10岁,否则就可能影响精子的功能.
手术难度不是很大,是常见手术
以上是对“小孩子隐睾”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1岁男婴,隐睾,尚未手术.
指导意见:
你好,小孩隐睾在一岁之内是可以等待它自己下降的,但是超过一岁自己下降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一般建议尽早手术,因为睾丸在腹腔内温度比阴囊中高,对睾丸的生长不利,而且年龄越大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越严重,八岁以后还不手术的话,会影响以后的生育.
生活护理:
建议及早手术,因为孩子已经1岁了,还没有下降的趋势,手术很简单,也不用太担心.
病情分析:
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也就是说阴囊内没有睾丸或仅有一侧有睾丸.
一般情况下,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睾丸自腹膜后腰部开始下降,于胎儿后期降入阴囊,如果在下降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形成隐睾.研究结果显示,发生隐睾的机会是1—7%,其中单侧隐睾患者多于双侧隐睾患者,尤以右侧隐睾多见,隐睾有25%位于腹腔内,70%停留在腹股沟,约5%停留于阴囊上方或其它部位.
指导意见:
睾丸和附睾的下降对于睾丸的正常发育和生精是非常重要的.XY遗传基因是男性性征,睾丸形成的重要基因.内分泌,遗传及物理机械因素可影响睾丸的正常下降.
约有3%的男性新生儿有“隐睾”症状,而早产儿则高达30%.不过大多数患儿在出生数月内或一年左右时,睾丸会在内分泌因素的作用下降入阴囊,到1岁时隐睾地发病率下降到0.8%,所以一般可先给予内科治疗,即应用人绒毛膜促性激素可使睾丸下降.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在患儿2岁以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据杭州阿波罗男子医院权威专家介绍在隐睾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凡是男性新生儿都必须检查有无隐睾.
(2)小儿屈腿坐位检查最为准确.
(3)如果隐睾小儿的智力有低下的迹象,还要检查是否患有相关遗传和内分泌异常的疾病.
(4)在1岁后可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
(5)如果内分泌治疗无效,2周岁时可靠手术治疗,游离送解精索,修复内存的疝囊,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
(6)手术治疗后应随访,每年一次,直至青春期.
病情分析:
您好!
小儿隐睾的原因尚未清楚,如解剖结构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
指导意见:
除了手术治疗还可以用内分泌治疗主要应用促性腺激素.在3岁前可先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以促进雄激素睾酮的分泌和促进生殖细胞发育成熟,使睾丸自行下降.
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是1-2岁,如果检查结果发现是腹腔型隐睾,这种情况有发生恶变的风险,是正常睾丸的4倍,故腹腔型隐睾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这个手术的难度不大,去正规医院做就行.
祝健康快乐!
以上是对“小孩子隐睾”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隐睾一岁内有下降入阴囊的可能.如果超过一岁需要治疗.
指导意见:
一水以后如果仍未下降,可短期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周肌注2次每次500U,总剂量为5000-10000U.若两岁以后仍为下降可采用睾丸固定术.目前大多倾向于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手术难度总体上说不大,但每个人情况也不同.
一般2-3岁做,最迟不超过6岁.
生活护理:
2岁后尽早手术以防对将来生活有影响,现在也不必过于担心.
温馨提示:
注意健康饮食和按时休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