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女儿一岁,前天发烧到39度,医生叫服美琳退烧药后,体温恢复正常,下午又发烧到39.5度,吃药无效,4小时后体温升到40.5度,去打针后温度终于降了下来,又感觉降过了,全身冰冷,不知有没有什么后遗症,体温升到多少度,持续多久会造成脑瘫,什么时候叫做有危险,盼回答, 谢谢!
您好:有一定的关系。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概括地讲,小儿发热的原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无论哪种因素导致的发热,原则上都不需要首先给予降温处理。因为体温的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可以使抗体合成增加,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有时还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判断。如果退热处理不当,可能会挫伤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还有可能会掩盖症状,延误诊断和治疗。 虽然如此,对体温过高或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还是需要适当的降温措施。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还是很必要的。 临床常用的降温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降温,一种是药物降温。具体应用哪一种降温方法为好,应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和发热程度来决定。 新生儿期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婴幼儿一般感染所致的发热最好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但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药物降温需注意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患儿出汗过多引起虚脱或电解质紊乱。儿科常用的退热药物种类很多,一般可选择扑热息痛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现在有很多不同的剂型,很适合小儿服用。其商品名有百服宁、泰诺、安佳热、一滴清等。扑热息痛退热效果迅速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对胃肠道无明显刺激性,也不会引起凝血障碍。但偶见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大量或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溶血性贫血及肾脏损害。阿司匹林退热作用迅速,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致出血,少数患儿可出现过敏反应。如何诊断脑瘫:一般根据母亲的妊娠史、新生儿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结合运动评估所发现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不难作出诊断。然而,由于不是所有的脑瘫患儿均会在早期显露出明显的异常症状,特别是如果患儿仅仅是轻度受累,往往使临床医师难以在4个月之前,甚至6个月之前作出确切的诊断,少数患儿甚至进入学校后,从发现学习困难、精细动作笨拙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开始,才追溯病史,最后确立诊断。此外,对于脑瘫的分类,在6个月之内或者稍迟些时候,尚缺乏准确性。特别是对于软瘫型患儿,往往令人难以判断以后究竟会发展成哪一类。还有些早期被认为是痉挛型四肢瘫的患儿,可能后来会变成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另外,在早期对于脑瘫婴幼儿运动障碍及罹及的部位和程度也经常难以预测。例如:一些单肢瘫的患儿随着时间的推延,常会发现实际上是单侧瘫;还有一些早期诊断为单侧瘫的患儿,以后也可能会发现他们是四肢瘫或双侧瘫。这是因为受累较严重的一肢或一侧肢体较早地呈现出病理状态,从而掩盖了较少受累的另一肢或另一侧肢体的异常。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