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身体好
2年,走路时加重平时都不敢走路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效果不好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外用药效果好吗
病情分析:
这个临床表现可能是根骨骨刺.
指导意见:
建议首先应该拍一个片子看一下,如果是这个疾病,建议结合中医治疗,补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可以内服,外用药物结合,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你好;
这是跟骨骨刺得症状,现在被跟骨刺困扰的患者越来越多了,一旦疼痛患者采取打封闭针得方法,但是封闭针是不提倡得,因为这是一种激素药,打得时间长了,对身体会有很大得损伤,看病关键是选对方法最理想得方法是中医外敷药,贴与症状部位毛孔内体吸收药物,达到开窍透骨,通经走路,钝化骨刺得症状,看病关键是选对方法,祝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指导意见:
1,理疗.
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压痛点注射腊 酸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愈.跟后滑囊炎常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摩擦损伤引起,表现囊内积液,肿胀压痛.避免摩擦及囊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有效.
3,局部封闭治疗.
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跟垫痛常见于老年人,跟垫弹力下降,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海绵跟垫及封闭疗法有效.
5,久治无效的足跟痛可行跟骨砧孔减压术.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发生于9岁左右的男孩,跟 腱用力时疼痛及局部压痛.骨骺愈合后,症状自愈.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于跟骨骨折后,如保守治疗无效,应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生活护理:
五川灵仙汤(不可内服,只可用于泡脚)
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编辑本段]营养防治及食疗
1,补充维生素B6 ,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2,补充维生素 C.
3,多食含钙的食物.
4,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
5,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保护体内矿物质的平衡.
6,川芎,当归猪脚汤:川芎,当归各15克,猪后脚一只.将猪脚与二味中药炖一小时,喝汤和肉.通经活血,濡养经络.
以上是对“足跟痛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发病时间及原因:2年,走路时加重平时都不敢走路
指导意见:
1,理疗.
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压痛点注射腊 酸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愈.跟后滑囊炎常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摩擦损伤引起,表现囊内积液,肿胀压痛.避免摩擦及囊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有效.
3,局部封闭治疗.
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跟垫痛常见于老年人,跟垫弹力下降,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海绵跟垫及封闭疗法有效.
5,久治无效的足跟痛可行跟骨砧孔减压术.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发生于9岁左右的男孩,跟 腱用力时疼痛及局部压痛.骨骺愈合后,症状自愈.
病情分析: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指导意见:
常引起足跟痛的疾病:
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丽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注射后多数病人在二周内可以治愈.
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病情分析:
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
指导意见:
治疗方面:1,理疗;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3,局部封闭治疗;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
生活护理: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