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指导意见: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病情分析: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床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中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面的这些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
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环境因素
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另外,还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
指导意见:
对于各种功能性遗尿患儿,尿床治疗中医将之分为肾气不足型,脾肺气虚型,肝经湿热型,心肾不交型.
尿床1,肾气不足的小儿遗尿,每晚可多次尿床,尿清长味不大,平时在天气寒冷时,小便次数多,面色苍白,缺少光泽,神疲乏力,四肢发凉,怕冷,或下肢无力,智力较同龄儿童稍差,舌质淡苔白滑等证.治疗要温补肾阳,中药可用:益智仁,补骨脂,茯苓,山萸,菟丝子,五味子,桑螵蛸,肉桂等.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2,若小儿除遗尿外,兼见一些肺脾气虚证,如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稍动就出汗,舌淡苔薄白等证,则应补益脾肺以固涩小便,方药可用:党参,黄芪,白术,益智仁,白果,柴胡,山药,乌药,鸡内金,芡实,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3,肝经湿热型的症状主要为:夜间遗尿,其尿量不多,但味腥臊,尿色较黄,兼见性情急躁易怒,面赤唇红,口渴好喝水,舌红苔黄等.治疗应该泻肝清热,中药可用: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白果,甘草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食疗可选猪膀胱1个,益智仁(或薏米,或糯米,或莲子).将猪膀胱切开洗净,装入上述任何一种药,放锅内炖熟后服食.每天1次,连服5~6天.简单的方法还可取益智仁,醋炒研细末,分3次开水冲服,连服6~7天.
4,心肾不交型表现为梦中遗尿,睡眠不安,烦躁叫扰,白天多动少静,或手足心发热,形体消瘦,舌尖红有刺苔薄,应清心滋肾,方药可用:生地,竹叶,木通,黄连,肉桂,甘草,黄精,玉竹,桑螵蛸,益智仁等,遗尿的小儿夜间一般多不能自醒,因此,中药方剂中一般可适当加清心醒神之品,如莲心,麻黄,菖蒲,远志等药..
病情分析:
若患儿精神状态好,生长体重好,就无大碍.
指导意见:
注意小儿可能对奶粉或母乳中的成分过敏的可能
以上是对“孩子便便多”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