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你好,可能是疾病因素引起,也可能非疾病因素
指导意见:
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先治疗疾病.排除了疾病因素,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遗尿,可以通过耐心的教育,解释和劝慰来纠正.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遗尿症是暂时的功能失调,消除精神负担,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病情分析:
一般孩子超过五岁在尿床就是有问题了,
指导意见:
尿床一般见于肾肺虚弱引起的,还可见于遗传,或精神紧张,恐吓等
可以通过中医推拿或中药治疗,
病情分析:
孩子的排尿障碍包括有白天尿频症,尿失禁,小便疼痛,小便困难,夜间遗尿(尿床)等.在治疗这些症状时,所考虑的方向和成人有相当不同之处,特别在最近几年经由欧美多位学者的研究,对于夜间遗尿的原因,治疗原则有不少新的共识.下文将做详细介绍.
造成尿床的原因
尿床的成因,当然必须先将确实有器官上的疾病排除,如脊椎神经的病变,尿道阻塞的病变,肾脏或膀胱的病变等.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并非有器官病变,而是主要有以下3项原因:
1. 脑干觉醒中枢的因素:
孩子在熟睡时,无法感受到膀胱涨尿时神经的传导,而由脊椎的反射中枢不自主的排尿,导致尿床.
2. 膀胱功能性的因素:
经过许多尿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发现,确实某些尿床孩子的功能性膀胱容积较小,或者出现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的现象,而且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可能在夜间睡着后才出现.
3. 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一般正常的孩子,在夜里自然而然他的抗利尿激素会比白天升高,但是尿床儿童的抗利尿激素在熟睡后却没有增加,所以造成夜间大量尿液产生,也就是夜间多尿症,因此容易尿床.
如何治疗小儿尿床
指导意见:
治疗尿床的共识,在国内最近经泌尿科医学会的安排,聚集各相关科系医生如小儿泌尿科,小儿肾脏科,精神科已经共同讨论出治疗的共识与准则,其中的重点如下:
1. 我们建议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仍然有每周超过两次尿床的现象,而且家长有强烈的寻求医疗的意愿,就应该接受治疗.但是治疗应从膀胱训练,就寝前水分控制着手,药物治疗应该放在第二位.
2. 6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仍然有每周超过两次尿床的现象,就更应该积极接受治疗以及检查.检查项目如:一般分析尿液,肾脏及膀胱超音波,详细问诊,理学检查.治疗以两个方向为主:一是药物治疗(以抗利尿激素——DDAVP优先考虑,另外一种药物抗忧郁——Imiprami则少用);二是夜尿警铃的条件反射训练.
3. 如果采取抗利尿激素(DDAVP)口服或鼻喷剂的治疗,其初期治愈率达75%以上,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如果使用得当的话,一般建议持续使用3个月,然后再慢慢将药量减低,而后渐渐停药.
4. DDAVP治疗效果不好的孩子,则应安排尿动力学检查,找出是否有膀胱的问题,决定是否给予抗副交感神经剂,或Imiprami合并DDAVP药物治疗.
5. 夜尿警铃的训练,必须选择强烈治疗动机的家长,及孩子给予充分的说明与解释,虽然治愈率较高,但是实际使用后,家长经常无法配合持续训练,所以临床上使用并不多.
以上是对“为孩子咨询病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一般说来,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遗症”,“夜遗尿”.
指导意见:
1,一般治疗 不要责难和打骂孩子,应给予鼓励,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父母对患儿给予高度关心和爱护.在晚饭后禁止饮水,放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2,药物 ①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连续3~4个月.如停药后复发,可再给药.②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普鲁本辛或羟丁宁(Oxybutynin,即ditropan,尿多灵).入睡前口服,可使逼尿肌松弛,抑制膀胱收缩.③麻黄素25mg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
3,膀胱训练 在日间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
4,条件反射训练 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训练患儿在遗尿前惊醒.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一般经1~2个月的训练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愈.
病情分析:
我的孩子偶尔还尿床,是什么原因
指导意见:
肾气虚,去中药店买点桑螵蛸研细末装胶囊服用,坚持一段时间就管用,还有就是,晚上隔一段时间,就叫起孩子小便,养成习惯,晚上睡觉前别喝太多水.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和取笑孩子,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我治疗了好几个了,一定给孩子增强信心啊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