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脸部凸起疙瘩
2009年12月31日冻伤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无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选用什么药
病情分析:
你好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
指导意见:
以云南白药酊外搽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2~3天红肿消退,瘙痒减轻,多数患者1周内显效.对早期红斑型冻疮疗效甚佳,对水泡型和坏死型效果亦好.本品不宜用于皮肤破损者,以免引起疼痛.
病情分析:
冻伤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一种冬季常见病,以暴露部位出
现充血性水肿红斑,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为特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现象.
该病病程较长,冬季还会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对于一些年轻女士而言,不仅影响了双手的美观
度,还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治疗方面,虽方法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由于寒冷刺激,局部皮肤小动脉痉挛并造成组织缺氧,缺血和细胞损伤;如持续时间较长,细胞内外环境改变,可出现血管麻痹性扩张,静脉瘀血,其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引起水肿.湿冷环境(特别是气温在10℃以下),末梢血运微循环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性贫血和手部多汗均可促使冻伤的发生.
指导意见:
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护理人员的手能忍受(不超过40.5℃),要小心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不要解冻.外伤(如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若再冷冻肯定会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轻轻地清洁,保持干燥,用无菌绷带保护,直至温暖解冻,这种较为稳定的办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异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应全身保暖.
在医院内进行总体检查期间,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微波测温,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预防感染很重要,若坏疽是干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湿性坏疽,像浸泡足一样,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种不是最近进行的,则应给予破伤风类毒素.
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口服或静脉滴注补液,并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可采用的内科疗法并不一致,但目标是恢复循环,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异丁洛芬和丁咯地乐(buflomedil).较强力的动脉内或静脉内给药以及化学或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现已很少应用,但对晚期灼痛还是有用的.营养和精神状态需要特别关心,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因为黑色硬壳常可脱落而留下活的组织."正月冻伤,七月手术"是一句正确的格言.最好的长期治疗是漩涡浴及浴后轻轻擦干并休息.对冻伤后长期持续存在的症状(如麻木对寒冷过敏)尚无治疗办法.
生活护理:
(一)做好防冻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①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耐寒锻炼,例如组织部队爬山,滑雪,跑步等,坚持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和擦浴( 应从热天开始).②掌握冻伤规律,抓住防冻重点,例如容易发生冻伤的天气,主要是冷天和大风天,特别是气温骤变的天气;易冻部位,主要是身体暴露部位和肢端,如手,足,耳,鼻,颜面等;易发冻伤的时机,多在战士单独执勤,特别是在站岗放哨时往往站立不动,或执行紧急任务时的分队等.掌握好以上规律,采取相应措施,实践证明是可以减少或防止冻伤的发生.③加强行政管理,做好物资保证.落实防冻保暖措施,入冬前维修门,窗,火炉,火墙,草垫.衣着应温暖不透风,且松紧适度,鞋袜不能过紧.④积极改善伙食,饮食时间合理安排,间隔不宜太长,注意质量,并保证吃热食.⑤运送伤员途中注意防寒保暖.切忌立即用火烤或用雪擦受冻部位.
(二)战士或个人防冻应做到“七勤”“六不要”即:勤进行耐寒锻炼;勤准备防寒物品;烤换鞋袜,鞋垫,尤其是“汗脚”的更应注意;勤活动手足,揉搓额面;勤用热水烫脚;勤互相督促;勤交流防冻经验.不要穿潮湿,过紧的鞋袜;不要长时间静止不动;不要在无准备时单独外出;不要赤手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不要用火烤,雪搓或冷水浸泡受冻部位;不要酗酒.
病情分析:
脸部凸起疙瘩,冻伤的
指导意见:
1.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
2.“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3.冻疮刚刚开始时,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就没有了.
4.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5.治冻疮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时间长,见效慢,而用云南白药治疗有良效.其方法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6.伤湿止痛膏的妙用治冻疮:伤湿止痛膏可用于未破溃的冻疮引起的皮肤红肿,痒痛,先用热水洗净局部擦干,然后贴上膏药,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以上是对“冻伤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冻疮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现在医学证明:冻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体表远端皮下静脉毛细血管内的平滑肌遇到低温时发生痉挛时,便会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液产生滞留现象,并产生冻疮,这就是为什么冻疮都会表现出青淤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决的最佳办法是首先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恢复静脉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流量,再辅以消炎,镇痛,止痒后,对接受较好的患者一般半天到一天左右就可以缓解和消除症状,严重溃烂者3天左右即可消肿并结疤.
指导意见:
体育锻炼法
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干地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服,擦药物法
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中药治疗可内服“人参养荣汤”:当归12克 肉桂10克 白芍12克 川芎12克 桂枝10克 生姜皮10克(无此药时可用干姜8克代替)党参18克 黄芪18克 鸡血藤30克,煎水内服.
外治法:桑枝100克 桂枝30克 甘草30克 川芎20克 (如创面有溃烂者可再加鸦胆子25克或黄连25克),水煎,等待温度适宜(温度为35~40℃),温洗或浸泡.每天2次
病情分析:
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护理人员的手能忍受(不超过40.5℃),要小心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不要解冻.外伤(如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若再冷冻肯定会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轻轻地清洁,保持干燥,用无菌绷带保护,直至温暖解冻,这种较为稳定的办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异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应全身保暖.
在医院内进行总体检查期间,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微波测温,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预防感染很重要,若坏疽是干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湿性坏疽,像浸泡足一样,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种不是最近进行的,则应给予破伤风类毒素.
指导意见:
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口服或静脉滴注补液,并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可采用的内科疗法并不一致,但目标是恢复循环,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异丁洛芬和丁咯地乐(buflomedil).较强力的动脉内或静脉内给药以及化学或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现已很少应用,但对晚期灼痛还是有用的.营养和精神状态需要特别关心,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因为黑色硬壳常可脱落而留下活的组织."正月冻伤,七月手术"是一句正确的格言.最好的长期治疗是漩涡浴及浴后轻轻擦干并休息.对冻伤后长期持续存在的症状(如麻木对寒冷过敏)尚无治疗办法.
病情分析:
机体对寒冷反应的病理过程分为机能代偿和机能衰竭两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1,神经系统:体温在34℃时可出现健忘症,低于32℃时触觉,痛觉丧失,而后意识丧失,瞳孔扩大或缩小.
2,循环系统:体温下降后,血液内的水分由血管内移至组织间隙,血液浓缩,粘度增加,20℃时半数以上的外围小血管血流停止,肺循环及外周围阻力加大;19℃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为正常的25%,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出现传导阻滞,可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
3,呼吸系统: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变浅,变慢,29℃时呼吸比正常次数减少50%,呼吸抑制后进一步加重缺氧,酸中毒及循环衰竭.
4,肾脏由于肾血管痉挛,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体温27℃时,肾血流量减少一半以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33%.如果持续时间过久,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指导意见:
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护理人员的手能忍受(不超过40.5℃),要小心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不要解冻.外伤(如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若再冷冻肯定会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轻轻地清洁,保持干燥,用无菌绷带保护,直至温暖解冻,这种较为稳定的办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异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应全身保暖.
在医院内进行总体检查期间,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微波测温,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预防感染很重要,若坏疽是干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湿性坏疽,像浸泡足一样,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种不是最近进行的,则应给予破伤风类毒素.
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口服或静脉滴注补液,并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可采用的内科疗法并不一致,但目标是恢复循环,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异丁洛芬和丁咯地乐(buflomedil).较强力的动脉内或静脉内给药以及化学或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现已很少应用,但对晚期灼痛还是有用的.营养和精神状态需要特别关心,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因为黑色硬壳常可脱落而留下活的组织."正月冻伤,七月手术"是一句正确的格言.最好的长期治疗是漩涡浴及浴后轻轻擦干并休息.对冻伤后长期持续存在的症状(如麻木对寒冷过敏)尚无治疗办法.
温馨提示:
在洗手、洗脸时不要用含碱性太大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肤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