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临床表现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患儿年龄和抵抗力的强弱不同而异.轻者仅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一)感染中毒症状
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
(二)皮肤损伤
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样皮疹常见.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皮肤或口腔粘膜等处.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三)胃肠道症状
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
(四)关节症状
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五)肝脾肿大
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
(六)其他症状
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常见多处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常并发休克和DIC. 瘀点,瘀斑,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亦可直接涂片,镜检找细菌.
指导意见:
(一)抗菌治疗
应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当病原菌不明时,可根据细菌入侵途径,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选择药物,通常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联合用药,而后可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宜用苯唑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药物,常联合2种以上静脉给药,体温正常后继续应用10天;
②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感染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糖甙类联合应用,绿脓杆菌感染者选用头孢噻甲羧肟与氨基糖甙类或羧苄青霉素联用;
③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与氯霉素合用.
如有化脓病灶,则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进行外科切开引流或穿刺排脓等处理.
(二)其他治疗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保障营养.可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或少量多次输入血浆,全血或白蛋白.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在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3~5天)治疗.
病情分析:
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变的病人因抵抗力减退,更容易得败血症.致病菌进入血液以后,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许多中毒症状.
指导意见:
应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当病原菌不明时,可根据细菌入侵途径,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选择药物,通常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联合用药,而后可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宜用苯唑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药物,常联合2种以上静脉给药,体温正常后继续应用10天;
②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感染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糖甙类联合应用,绿脓杆菌感染者选用头孢噻甲羧肟与氨基糖甙类或羧苄青霉素联用;
③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与氯霉素合用.
如有化脓病灶,则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进行外科切开引流或穿刺排脓等处理.
病情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本内产生迁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菌血症(bacterimia)指细菌侵入人体循环后迅速被清除,无毒血症,不发生任何症状.
指导意见:
1.病史 凡有以下危险因素均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①羊膜早破大于12~24h;②母孕后期有发热和绒毛膜炎病史;③出生时Apgar评分低并有抢救史;④早产,双胎.
院内感染易发生于下列情况:①新生儿监护病区(NICU)治疗的患儿;②有入侵式治疗的患儿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③住院天数长;④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⑤病房拥挤;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2.临床表现 新生儿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
(1)呼吸窘迫 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
(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
(3)低血压.
(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6)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7)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
(8)抽痉.
(9)瘀斑或瘀点.
(10)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3.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血白细胞计数<5×109/L,未成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0.2提示有细菌感染.
(2)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100×109/L提示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
(3)急相蛋白 ①C-反应蛋白>15μg/ml提示有细菌感染,②ESR>15mm/h.
(4)血培养检查 血培养阳性可确立病因诊断,疑有感染的患儿均需在入院后用抗菌素前取周围血做培养,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如患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作厌氧菌培养.
(5)其他部位培养 脐部,尿液,大便或其他局部感染灶的培养.
(6)放射学的检查 胸部X线检查在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均应进行.
(7)病原菌抗原检测 如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
【治疗措施】
1.抗生素 新生儿败血症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通常联合应用一种青霉素类和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作为初选药物.因为这二种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并能产生协同作用.在严重感染的病例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联合应用.
(1)大肠杆菌败血症 一般认为脂膜早破,产程延长,产时感染以及生后3d内发病的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加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为新生儿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不仅对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新生儿感染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剂量:日龄≤7d,用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日龄>7d,用75mg/(kg·d),分三次静脉给药.庆大霉素剂量:<1500g:3mg/(kg·d),1dl次,1500~2500g,3mg/(kg·d)分为12hl次,>2500g:5mg/(kg·d)分为每8hl次.由于庆大霉素有耳毒副作用,使用时应作血药浓度的监测.因大肠杆菌各菌株的药敏差别较大,应以药敏试验结合临床选用抗生素.对上述抗生素耐药或临床疗效不佳,可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各种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所致的败血症疗效满意.尤其是对革兰阴性细菌,疗效更为突出,有效率达84%~97%.如头孢氨噻肟和头孢三嗪除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外,还能透过有炎症的血脑屏障.上述二种头孢菌素的剂量:头孢氨噻肟:日龄:<7d 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7d:150mg/(kg·d)分3次静脉给药.头孢三嗪:50mg/(kg·d)分1~2次静脉应用.治疗的疗程为2~3周左右.
以上是对“早期败血症能否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败血症(septicemia)是细菌感染中最严重的疾病,病原菌进入血循环,在其中生长并产生毒素.既不同于菌血症(bacteremia)的细菌仅在血循环中生存而不产毒素,又与毒血症(toxemia)的血液只含有毒素而无细菌有别.菌血症可以有或没有临床表现,后者称隐性菌血症(occult bacteremia).败血症过程中,病原菌集中在某些组织或器官,形成多处脓肿则称脓毒血症(pyemia).败血症的发病基础,基于以下两方面:
指导意见:
(1)病人方面的因素:①年龄:好发年龄是幼婴及老人,他们抵抗力差,发病率高.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更易发生这种病症.出生体重越小,发病率越高,国内国外都有有关这方面的统计.婴幼儿时期还可能发生隐性菌血症,患儿除体温略高外,找不到感染病灶的根源.这类菌血症的发生率约为3%~10%.②病菌侵入途径:婴幼儿菌血症起源于皮肤,粘膜及脐部感染者最多.泌尿生殖道和消化道感染常为大肠杆菌或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侵入途径.呼吸道感染可发生肺炎球菌败血症.由于诊疗技术的发展各种穿刺,内窥镜检查,各种管道插管,引流及透析疗法,体外循环等手术都使细菌易于进入血流.
(2)病菌方面的因素:①病原菌数量大分泌毒力强大的内,外毒素,酶和致病因子,侵袭性强,以及侵入门户血循环充沛,都有利于败血症的发生.②致病菌的种类,随着病儿年龄的增长和药物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以往小儿败血症的病原菌,除新生儿期可能为大肠杆菌外,较多见的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其次是脑膜炎球菌与流感杆菌;伤寒及副伤寒,绿脓杆菌等则很少见.自从临床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败血症已明显减少.葡萄球菌则因其耐药菌株增多而更易导致败血症.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常为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但是,革兰氏阴性细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败血症的发病率又有超过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趋向,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及产气杆菌,沙雷氏菌,变形杆菌等致病力低的细菌败血症也可发生.B组β溶血性链球菌已成为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四联球菌在新生儿,婴幼儿败血症中也有报告.厌氧菌中以脆弱类杆菌多见.多细菌感染亦有发生.
生活护理:
败血症治疗的主要关键在于:①彻底肃清原发病灶和迁徙性损害,以杜绝病原菌的来源.②使用有效抗生素以尽快消灭血液中所有细菌.③及早发现新的迁徙性病灶,随时予以彻底清除.④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支持疗法,身体虚弱,迁徙病灶多,病势严重的患儿,多次输血,血浆,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应保证足够的热卡,液体及营养需要.⑤对症治疗,体温过高时给退热药并采用物理降温.发生惊厥时,给镇静剂,必要时可考虑人工冬眠疗法. ⑥周密细致的护理.
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治疗败血症,抗生素是首要药物,应及早采用,不等待培养结果.一般同时选用两种抗生素.未得培养结果之前,常需兼顾G+球菌及G杆菌,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联合治疗.以后,再针对培养出的致病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度,更换最合适的抗生素.病势特别严重的病儿,还应考虑是否需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败血症或败血症性休克是否有益,仍无定论.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5~30mg/kg静脉注射或相当于此剂量的其他制剂并于2~4小时内重复此剂量,有加强心脏收缩能力与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可抵抗细菌毒素的损害,但由于它可使体内隐性感染病灶发展与播散,必须与足量有效抗生素联合使用.因此,加用这种疗法之前,应全面慎重考虑,一般仅短程(3~5天)治疗.三甲氧苄氨嘧啶(TMP)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往往可以提高疗效.
一般说来,G-杆菌耐药普遍,败血症可选用广谱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对绿脓杆菌败血症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甙类合用.对链球菌,肺炎球菌败血症宜首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
厌氧菌败血症,脆弱类杆菌败血症可予较大剂量氯霉素与甲硝唑(灭滴灵)合用.厌氧球菌败血症可用大剂量青霉素与甲硝唑合用.
葡萄球菌败血症的问题比较复杂,其治疗方法拟在下面的专节中讨论.
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每易造成种种困难,如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体内各种菌群失调,对各种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响等.选用抗生素时必须慎重考虑.近来主张间歇静脉给药.可以治疗的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