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少尿,胸闷,无力
不清楚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打蛋白,一天多次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应如何治疗
病情分析:
诊断:少尿原因待查?
指导意见:
为何怀疑是出血热?有密切接触史么?
会不会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等相关症状,如果是心衰引起的上诉症状都可以解释?
排除出血热很简单到防疫站查一下出血热抗体就行了.还有就是出血热的典型的三红,三肿,三痛.
病情分析: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它主要由于接触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能经螨媒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近年家鼠型出血热常有暴发流行.为了控制和减少发病,应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区灭鼠要在搞好卫生和防鼠的基础上,以药物毒杀为主,结合灭鼠进行灭螨,同时做好疫源地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等工作.
一,监测:
监测是卫生防疫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应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好.但监测是手段,控制是目的,监测要为控制服务.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包括:人间疫情监测,鼠间疫情(或称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监测,疫区监测,病原类型监测,传播途径监测,易感人群免疫情况监测和预防(控制)效果监测等.各疫区应普遍开展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
(一)人间疫情监测:主要由相当于县级防疫站来做.内容包括及时掌握确实的疫情,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登记要详细,必要时应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检查抗体,以核实疫情.
1.新发,偶发和散发地区:对每个病例都应进行个案调查,用间接免疫萤光方法进行血清学核实.
2.高发地区:抽取50-100个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血清学核实.
3.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流行高峰期或家鼠型出血热暴发时,对临床病例和发热病人,抽样检测血清抗体,以检查误诊和漏诊情况.
4.疫情统计分析:每年要画出1张疫情分布地图.发现病例随时点出,1个点代表1个病例,以便观测疫情发展趋势.要统计历年的发病数和病死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死率.统计逐月的发病数和发病率,明确发病高峰季节.
(二)鼠间疫情监测:凡有条件的县级防疫站,要逐渐查清疫区和非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和带毒率,并进行宿主动物带病毒率的动态调查.在带病毒鼠聚集场所或病例较为集中的居民点,在其周围200米范围内进行疫区处理.
1.监测地区: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
2.监测时间:在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热发病高峰前进行.
3.监测对象和数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实验用的大白鼠等也要定期检查.
4.方法:对不清楚是否疫区的地区,可先应用免疫萤光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抗体.已确定存在有本病疫情的地区,要同时检测鼠类等动物特异性抗原和抗体携带情况.
二,灭鼠防鼠:
为了取得预防和控制本病的良好效果,必须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组织措施.以灭鼠为主,灭鼠和防鼠相结合.重视效果评价,坚持长期战斗.
(一)灭鼠
1.指标:无论家鼠,野鼠,灭鼠后的密度都要低于3%.
2.重点:在疫区普遍动员灭鼠的前提下,要着重抓好发病率大于十万分之30的发病区的灭鼠工作,港口,机场,车站和码头等地也要重点灭鼠.
3.时机:无论家鼠型,野鼠型出血热,均要在本病流行高峰前进行灭鼠.家野鼠混合型疫区,春季着重灭家鼠,秋冬季着重灭野鼠.
4.次数:每年进行2-3次突击灭鼠,在高发病区,还要抓好经常性灭鼠措施的落实.
5.范围:以居民区内及其周围3-5华里为重点.
6.方法:以毒饵法为主,结合器械捕打和改变鼠的栖息条件.由于猫能携带病毒,本病疫区不宜提倡养猫.
7.效果考核:毒鼠前后要用鼠夹法进行鼠密度调查.有条件地区可结合测抗体调查鼠感染率,测抗原调查鼠带毒率.
8.本病系通过接触带毒鼠或其排泄物传播,因此在灭鼠时应尽量减少人与鼠的接触.疫区应严禁玩弄鼠类,发动群众灭鼠时,严禁采用交死鼠或鼠尾的做法,应根据效果考核的结果来评价灭鼠成绩.
(二)防鼠:新建和改建住宅时,必须遵照防鼠要求,安装防鼠设施,以防止鼠类侵入.
三,灭螨防螨: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发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
四,食品卫生及其管理: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在本病疫区特别是家鼠型疫区,除开展灭鼠工作外,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五,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六,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体防护:凡是在疫区生活或劳动的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
七,严格执行《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以防发生实验室感染.
八,野外作业工地的预防措施:水利,农垦,国防,桥梁,铁路等野外作业工地,在施工前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疫源的监测,如属出血热疫区或可疑疫源地,必须采取预防性措施,事先做好灭鼠防病工作.
(一)施工前应开展灭鼠工作,鼠密度应控制在3%夹次以下.如工地内发现螨类,还应采取灭螨措施.
(二)建立工棚时,应选择地势高,干燥和向阳的地方,工棚要搭成“介”字形,粮仓和厨房应与工棚分开搭盖.
(三)在野外施工时,尽可能不住工棚.必须搭工棚住宿时,住宿工棚亦应单独搭盖,架高床铺(铺面距地面不应低于0.5米),铺不靠墙,铺下不放杂物和食品.铺草要喷洒杀虫药物,经常翻晒.宿舍,工棚应保持干燥,无鼠,无螨.
(四)应搞好工地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
(五)搞好宣传和培训,抓好防治出血热的“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措施.
指导意见:
五,加强护理工作:
各期护理重点:
(一)发热期: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作好高热患者护理,体温过高时应及时采用物理降温,并与医生联系.
2.及时查尿,观察尿蛋白变化情况.
3.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早发现低血压倾向.
(二)低血压期
1.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情况,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1次,并作好记录.
2.注意补液速度,早期应快速补液,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滴入速度,防止血压骤高骤降.
3.注意尿量,及早发现少尿倾向.
4.患者应绝对卧床,严禁搬动,以防血压波动.
(三)少尿期:
1.准确记录出入量,入量=出量+500毫升左右.
2.做好病人清洁护理,定时帮助病人翻身,严防继发感染.
3.观察出血情况.
(四)多尿期,加强营养,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一, 一般支持治疗
应卧床休息,就地隔离治疗.给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二, 液体疗法
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补液应以等渗液和盐液为主,常用的有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等.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三, 恢复期病人血清治疗
如给早期病人注射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
四, 对症和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病人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以上是对“疑是出血热”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