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大便时便血,颜色鲜红,出血似滴状,严重时为喷射状,便后两腿乏力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吃什么药能冶好?
病情分析:
你好,这是由于大便干燥(便秘),粪便粗硬,划破肛门的毛细血管出血造成的
指导意见:
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治疗,可以快速治愈不反弹,见效快,疗效确切;平时应预防上火,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经常熬夜,睡眠质量不好,总吃过辣,过甜,过于刺激的食物,生活没有规律,久坐运动少,长时间上网,饮食缺乏纤维,水分摄取不足,缺乏体育锻炼以及不良的排便习惯等因素.
希望你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你好 大便出血要考虑痔疮有关的,建议医院做个肛检
指导意见:
痔疮的治疗首先要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少含渣滓的食物.饮食应粗细搭配,少饮浓茶,咖啡,酒类及少进辛辣食物,以减少对肛管的刺激.便后要温水坐浴,局部应用痔疮栓或痔疮膏.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注射治疗,冷冻治疗及物理治疗.严重者可手术治疗,包括结扎法,胶圈套扎法,痔切除等.
病情分析:
便血的原因较多,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但常见原因有:①上消化道出血(见呕血).②小肠出血,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小肠肿瘤,肠套叠等.③结肠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癌等.④直肠出血,如直肠癌,直肠损害,痔,肛裂等.⑤ 其他疾病,如各种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与副伤寒,钩虫病,维生素缺乏症等.
指导意见:
可用:地榆炭15克,槐花炭12克,茜草炭12克,赤小豆30克,防风炭10克,大黄炭10克,黄柏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于肠中积热夹湿, 血色红而混浊,口苦,舌苔黄厚,大便不畅者
以上是对“大便时便血”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说的情况是由于出血多导致的,便后两腿乏力
指导意见:
你说的这样的情况是由于肛门的痔疮导致的,建议去医院肛肠科检查治疗,必要时可以手术的
病情分析:
便血的原因较多,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但常见原因有:①上消化道出血(见呕血).②小肠出血,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小肠肿瘤,肠套叠等.③结肠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癌等.④直肠出血,如直肠癌,直肠损害,痔,肛裂等.⑤ 其他疾病,如各种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与副伤寒,钩虫病,维生素缺乏症等.
指导意见:
建议您去医院检查确诊,因为这种病的病因很复杂.以免误诊耽误治疗
病情分析:
痔疮是指肛门内外的静脉胀大,静脉血液不易回流,出现青紫色,原型或椭圆形块状物的疾患.肛门外有病灶者称“外痔”,肛门内者称“内痔”,中西医病名相同
指导意见:
内外痔是病程较长的常见慢性病,民间应用的高效良方具有方法简便,奏效迅速,用费低廉,无副作用等特点.
1:中成药疗法
云南白药
用法:内服每次0.2克,日4次,外用,临卧前将白药2克,凡士林8克调和,注入痔核处.
疗效:连续用药10天,治一期内痔显效.
2:处方:硫磺94克,红枣12枚.
用法:将硫磺放入沙锅中,加热熔化,放入红枣.待硫磺化尽,红枣成炭时,取下研为细末,分作12份,每晨前服1份,开水冲下,1~2年患者服1剂,3~5年患者服2剂,6年以上患者服3~4剂.
疗效:治愈率为96%.
生活护理:
如果你不痛就是属于内痔出血
以上是对“大便时便血”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23岁的男性,大便时便血,颜色鲜红,出血似滴状,严重时为喷射状,你这个是典型的痔疮出血,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多见于经常站立者和久坐者.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但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时才会发生,排便后它又会缩回原来的位置.无论内痔还是外痔都可能发生血栓.在发生血栓时,痔中的血液凝结成块从而引起疼痛.
指导意见:
像你这样症状比较严重,出血量也比较多,你应该尽快治疗,不然会造成贫血.建议你去做手术治疗,有摘除术,套扎术.打硬化剂等.
温馨提示:
排便时不要久蹲不起或过分用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