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腹泻.食欲差.呕吐.小便少
一天前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消化不良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什么病 怎么治疗 家长该怎么做
病情分析:
如果是上述这种情况见意你带孩子去看下医生吧,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虽然不是什么但问题但最好不要给孩子乱用药.
指导意见:
小孩吐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孩子消化好,这种吐一般发生在孩子活动过程中,由于活动动作过大所造成的.
目前先给孩子喂点水,小心别脱水了,如果还吐,建议去医院,秋季是流脑的高发季节,小孩子如果是喷射状的吐就更要注意了,如果不是,可能就是肠胃不好,喝点水观察一下,小孩子很明显的,两顿不吃就没有精神了,看孩子精神不好立即去医院.
你好,可能是宝宝着凉引起的消化不良,肚子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先空空肚子,多喝点白开水,清晨空腹时,大人用手给宝宝从心口向下搓搓,可促进宝宝消化.也可以买点山楂蒸熟以后弄碎给宝宝吃,开胃及帮助消化效果都很好,或者吃大山楂丸,小儿江中健胃消食片也行.
病情分析:
宝宝发烧食欲差也是正常的.首先应该要宝宝退烧.
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有气管炎或是肺炎史的宝宝可以用益气贴保护肺部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指导意见: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在平时的时候,要注意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在平时,父母可以选择给孩子喝牛初乳,比如生命阳光牛初乳,它除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外,更富含活性免疫球蛋白,能抑制病菌繁殖
以上是对“10个月宝宝不吃饭呕吐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考虑到消化不良,感冒的可能
指导意见:
注意有的时候是倒奶前的表现或是消化不良或是感冒的可能.甚至是感冒,肠胃功能紊乱或是扁桃体肥大的可能.建议去检查一下,确诊发病原因后尊医嘱积极防治结合,不必担心可以康复的
病情分析:
宝宝8-10个月时可以完全断奶(母乳)了,饮食也大部分固定为早,中,晚三餐,并由稀饭过渡到稠粥,软饭,由肉泥过渡到碎肉,由菜泥过渡到碎菜,到快一岁时,可训练宝宝自己吃饭,并必须断奶(母乳),如果还继续用母乳喂孩子,孩子可能既不喝牛奶,食欲也差,而且各方面的营养都跟不上宝宝生长的需要,但同时不得不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给宝宝添加辅食,从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习惯一种再加另一种,在孩子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出现反应暂停两天,恢复健康再进行.
断乳后喂养,婴幼儿每日需要热能大约1100~1200千卡,蛋白质35~40克,需要量较大.由于婴幼儿消化功能较差,不宜进食固体食品,应在原辅食的基础上,逐渐增添新品种,逐渐由流质,半流质饮食改为固体食物,首选质地软,易消化的食物.鉴于此,婴幼儿的饮食可包括乳制品,谷类等.烹调时应将食物切碎,烧烂,可用煮,炖,烧,蒸等方法,不宜油炸及使用刺激性配料.
婴幼儿断乳后不能全部食用谷类食品,也不可能与成人同饭菜.主食应给予稠粥,烂饭,面条,馄饨,包子等,副食可包括鱼,瘦肉,肝类,蛋类,虾皮,豆制品及各种蔬菜等.主粮为大米,面粉,每日约需100克,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豆制品每日25克左右,以豆腐和豆干为主;鸡蛋每日1个,蒸,炖,煮,炒都可以;肉,鱼每日50~75克,逐渐增加到100克;豆浆或牛乳,每日500毫升,1岁以后逐渐减少到250毫升;水果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供应.
断乳后婴幼儿进食次数,一般每日4~5餐,分早,中,晚餐及午前点,午后点.早餐要保证质量,午餐宜清淡些.例如,早餐可供应牛乳或豆浆,蛋或肉包等;中餐可为烂饭,鱼肉,青菜,再加鸡蛋虾皮汤等;晚餐可进食瘦肉,碎菜面等;午前点可给些水果,如香蕉,苹果片,鸭梨片等;午后为饼干及糖水等.每日菜谱尽量做到多轮换,多翻新,注意荤素搭配,避免餐餐相同.此外,烹调技术及方法,也能影响婴幼儿的饮食习惯及食欲.若色,香,味俱全,可促进婴幼儿食欲,增多食物摄入,加强其消化及吸收功能.
宝宝吃饭不乖,怎么办?许多父母常会发现,一顿饭下来孩子没吃几口,吃饭时不专心,尽管爸妈们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威胁利诱,宝宝还是一口饭也不肯吞进嘴里,看在父母的眼中除了生气之外,更多了一些怜惜.
关乎“权利之争”的问题
家中的宝宝不肯在吃饭的时间里乖乖地吃饭,与父母本身的态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肚子饿了,便想吃饭”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饿了,就不会有不肯吃饭的问题,因此,宝宝“拒绝吃饭”的理由多数来自想与父母做“权利之争”.由于父母对孩子不肯吃饭的行为不了解及不放心,聪明的孩子们便会抓住父母的弱点,以不吃饭的行为做为与父母交换条件的筹码,欧姿秀老师表示,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应该具有: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为能力,如此才能正确的因应孩子不肯乖乖吃饭的问题.
父母应该避免的态度
父母除了不要让孩子察觉自己对他不肯吃饭的行为产生担心及焦虑的心态之外,也应该避免出现以下的态度:
1,家中存放过多的零食:
如果孩子无时无刻都在吃零食,一到应该吃饭的时间,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饭,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2,放任孩子边吃边玩:
孩子边吃边玩的结果,便会延长吃饭的时间,等到下一顿吃饭的时刻到了,宝宝却因此而还不饿,当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来吃饭了.
3,不愉快地吃饭时刻:
许多的职业父母在自己赶着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时候,便会不自觉地要求宝宝吃快一点,如此便会使孩子对“吃饭”这件事产生不愉快的经验,因而排斥吃饭.
4,以利诱的方式对待:
父母如果以利诱的方式叫孩子吃饭,久而久之,便会让孩子以“吃饭”这件事当作交换条件,造成孩子成就的价值观.
让孩子喜欢吃饭的秘诀
1,大人本身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正常,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时吃饭习惯.
2,固定的开饭时刻
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3,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虽然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却不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进孩子的食欲
孩子肚子不饿当然吃不下饭,若父母只一味地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试着促进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动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饿了,自然不会抗拒吃饭.
5,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
孩子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替孩子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与孩子一起选购更能达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变化
在饮食均衡的条件下,父母可以多种类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单纯的米饭,面条.例如:有时以马铃薯当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拥有一顿既营养又丰盛的餐点.
7,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
例如:上市场买菜,帮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询问孩子的意见,请孩子协助您一起做饭,孩子不但能有参与感,同时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样步骤,进而更喜爱吃饭这件事.
8,为吃饭增添趣味性
在喂孩子吃饭时,加入一些轻松,活泼的语气,让吃饭不再只是吃饭而已,将吃饭时刻与方式变成有趣的事情.其实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不要随意的根据自己或宝宝的需要而改变什么.
巧治小儿积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方法有哪些?
1,酸牛奶.先将牛奶加5~10%蔗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却后,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边加边搅,使成细颗粒状即成.酸牛奶易于消化,适用于胃肠炎的患儿.
2,脱脂奶.将牛奶煮沸,待冷却后除去脂肪膜,再煮沸余乳,再冷却后去脂肪膜,如此反复3次即可.脱脂奶适用于呕吐,腹泻,痢疾等患儿.
3,炒奶糕.将奶糕炒至淡黄色,炒后淀粉变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有止泻和帮助消化的作用.
4,焦米汤.将大米洗干净,晾至半干炒成焦黄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6克,用文火煮1小时,过滤去渣,再加0.4%的食盐煮沸后即可.焦米汤中淀粉变成糊精,易于消化.适用于严重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患儿.
5,胡萝卜汁.先用胡萝卜500克,洗净捣碎,加入少许水煮10~15分钟,用纱布过滤,加水至1000毫升,再加3~5%的蔗糖煮沸倒入瓶中,煮5~10分钟消毒后饮用.
6,苹果泥汤.取熟透苹果500~700克,洗净后捣成泥状,放入淡茶水中.苹果纤维较细,对肠道的刺激小,并富含碱性及果胶,有吸附,收敛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的腹泻患儿.
7,淡茶水.取红茶少许用开水冲泡,每日4次,因茶内含咖啡因,鞣酸等,具有兴奋,强心,利尿,收敛,杀菌,消炎等作用,对急性胃肠炎有疗效. 以上几点你不妨试试,希望对宝宝有帮助,祝宝宝健康快乐!
指导意见:
请针对提问者想得到的帮助,提供合理化指导意见,答非所问,敷衍式的回复,不计入工作成绩!
温馨提示:
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