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请问一下有谁知道抑郁症要怎样测试?是怎样判断的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郁症要怎样测试?是怎样判断的呢?
病情分析:
抑郁症有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和病程标准,所以必须经过医生的评估,检查才能确定.症状学标准有9条,如果9条中占有4条,并且情绪低落,那么就可以判断您具备了抑郁症症状学标准.
指导意见: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行动,反应变慢,不可控制地发脾气).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甚至可以达妄想程度(这种情况是跟过去相比较,以前心理承受能力很强,什么事都能应对,但是现在总是反省自己,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对不起家里人以及单位领导).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性功能跟情绪是直接相关的,现在发现性功能障碍的人70%是由于有心理因素导致的,其中包括抑郁症.
仅有以上症状还不够,其症状的持续时间要有两周以上,而且由于症状的存在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诊断是抑郁症.
病情分析: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病.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
指导意见:
★兴趣丧失,没有愉快感;
★精力减退,常有无缘无故的疲乏感;
★反应变慢,或者情绪容易激动,亢奋,也容易被激怒;
★自我评价过低,时常自责或有内疚感,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难以决断;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据研究,80%抑郁症患者具有睡眠障碍).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减退.
除上述症状外,抑郁症还有一些“周边症状”.,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主要不是情绪方面的症状,而是头痛,头晕,腹胀,心悸,身体疼痛等躯体症状.因此一些查不出生理原因的躯体症状也应该考虑是否有抑郁症的可能,以免延误治疗.
病情分析: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
河北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修老师,以前患过10来年的心理障碍.后来在试用各种方法,阅读各种资料后,自已领悟到了心理的规律.也帮助了很多的人走出了心理的误区.这些心理规律即使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指导意见:
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想通过神,鬼 等使心理变好,那是肯定错误的,即使佛教都说佛不能直接救你,要你自己开悟.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一些真正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佛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
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
这个方法就是“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就这么简单.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
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那你就会变好.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 ,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愚蠢的做法.可笑的是,世上的许多人恰恰喜欢这样做,还美其名说坚强,其实,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有些人则要几天或者几十天.
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说,是你自已在烦,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你是不烦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也就是说你接纳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了.所以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纠缠.所以佛教常常以小故事来启发人们.
那个关门的人其实更多的是为有那种想法而烦,当他接纳后,他可以常去关门,甚至还可以喜欢上关门,但他也可以不去关门,如果不关门有不舒服就接受不舒服.这样渐渐地,关不关门对他就无所谓了.心理也没什么障碍不障碍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我们话语有时难以表达清楚,但只要去体验就容易明白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际体验.
另外我们也要相信接纳就会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虽然很主观,但心理就是这样的,你不信的话,你连体验它正不正确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客观的心理科学.禅宗的悟也是客观的心理科学.
再比如有些人会失眠.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什么用的.完全是心理原因.当失眠时,你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一直醒着到天亮我也真的接受,有烦恼有担心我也接受,当然你闭上眼睛,摆好了睡觉的姿势.你要相信接纳就会好的.而的确实际上就是会好的,慢慢地,不知不觉你肯定会进入梦中.这个过程也是很微妙的.
总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解决的方法也差不多.有心理障碍也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没有迷哪来的悟,没有悟也就没有迷.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这种体验领悟到很多道理.还有象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的工作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时,就是在玩吗?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行,嘴巴在呼吸,在一定意义上不可以说是工作吗.所以你即使一事无成,和做成大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你的思想要有包容性.有时候世俗的思想是片面的.还有老庄思想的柔弱能胜强硬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
当我们接纳了自已时,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你一个人静坐时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你也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受我们想法控制.很多时侯你的思考变的根本不重要了,你只需去体验,你没去想接纳,但你是在接纳,而且接纳的更好.我们的思考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丢开了可笑的思想,我们会变的更自由,更精彩.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好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去钻牛角尖,你想也想不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的脑子的思考力实在是很渺小.我们的世界也是很矛盾的,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意义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下又可能是对的.有时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出好多事情,言语表达也有许多不完整性,所以争辩也是没有多少意义,你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对的,争输了也不一定是错的.只要我们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意思也就足了.
如果你觉得好,以后一定多帮别人回答这类问题
以上是对“抑郁症的测试”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早发现,及早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