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今年47岁,两个多月前阴道瘙痒,有异味,白带豆腐渣样,阴道口和外阴部长了很多小肉芽,去药店买了妇科千金凝胶用了7-8盒,后又每晚2片制霉素外用20多天,还用圣婴臭氧仪坐浴,苏打粉洗,现在瘙痒,异味,豆腐渣白带基本消失,外阴部肉芽也不多了只是阴道口内肉芽总是不消失.
2个多月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用了妇科千金凝胶,制霉素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在线咨询我想问问医生我继续外用制霉素片,用苏打粉洗能使肉芽全部消失吗
病情分析:
使用咪唑类栓剂阴道上药,对霉菌性阴道炎有很好的疗效.克霉唑栓每晚1粒,于冲洗后纳入阴道,10~14天为1疗程;或达克宁栓每晚1粒,冲洗后阴道上药,7天为1疗程.
指导意见: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病情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外阴瘙痒,白带明显增多.患者的瘙痒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霉菌性阴道炎引起的阴痒一般比滴虫性阴道炎明显,瘙痒严重者坐卧不宁,寝食难安.患者还可有阴道灼痛感,排尿时尤其明显.炎症较重时还可能出现尿频,尿痛,性交痛.白带增多是本病的另一主要症状.白带一般质地粘稠,色或白或黄,也可能稀薄.典型的霉菌性阴道炎的白带呈豆腐渣样或乳凝块状.妇科检查时见:依病情轻重不同,小阴唇,阴道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小阴唇水肿.阴道内有较多的粘稠白带或阴道粘膜上有白膜覆盖,擦去白膜,可见暴露的粘膜红肿糜烂或有表浅溃疡.
指导意见:
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可以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法,也可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一般治疗:积极治疗可以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的其他疾病,消除易感因素.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2)改变阴道酸碱度:念珠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5,因此采用碱性溶液冲洗外阴,阴道,改变阴道的酸碱度,对霉菌的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可使用2%~4%的小苏打水冲洗阴道,每日1~2次,2周为1疗程.冲洗后要拭干外阴,保持外阴干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
(3)阴道上药:使用咪唑类栓剂阴道上药,对霉菌性阴道炎有很好的疗效.克霉唑栓每晚1粒,于冲洗后纳入阴道,10~14天为1疗程;或达克宁栓每晚1粒,冲洗后阴道上药,7天为1疗程.
(4)外用药膏:使用克霉唑软膏或达克宁软膏外涂,可以治疗因霉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炎,减轻外阴痒痛的症状.每日外涂数次,应用2周.益肤清软膏是以益康唑为主药,加有少量局部类固醇治疗剂制成,止痒效果良好,对患霉菌性外阴炎,阴道炎外阴痒痛难耐者更适合.外涂外阴,早晚各1次
以上是对“霉菌性阴道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病人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灼烧感,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表皮变化多种多样;可发生很浅的水疱丘疹,成群出现;亦可形成湿疹状糜烂,局限于外阴或向周围扩展至会阴,肛门周围及股生殖皱襞,直至大腿内侧,外表,完全类似急性或亚急性湿疹;阴唇及阴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触的皮肤表面潮红糜烂;个别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脓疱,严重时发生溃疡,外阴疼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
指导意见:
[编辑本段]治疗措施
1.改变阴道的酸碱度,如用碱性药物冲洗阴道,可用2~4%苏打液冲洗阴道,以改变霉菌的生活环境.
2.投与杀菌剂:
(1)制霉菌素(nestatin)阴道栓(含制霉菌素25万U),塞入阴道深部,早,晚各1次或每晚1次,共2周.
(2)口服制霉菌素50万U,每日4次.
(3)复方制霉菌素冷霜局部涂擦,每日2次.
(4)口服酮康唑(ketoconazole)400mg,每日2次,共5天.
(5)曲古霉素(trichomycin),详见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另外,口服克霉唑(clotrimazole)或氯苯咪唑0.5~1g,每日3次,或局部用1~5%软膏霜剂或搽剂,每日3~4次,疗效亦佳.
(6)1~2%龙胆紫溶液局部涂抹,是由来已久的疗法,亦极有效,应用极广,但有污染内裤之弊.(目前国家已禁止使用龙胆紫类药物,
病情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病人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灼烧感,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表皮变化多种多样;可发生很浅的水疱丘疹,成群出现;亦可形成湿疹状糜烂,局限于外阴或向周围扩展至会阴,肛门周围及股生殖皱襞,直至大腿内侧,外表,完全类似急性或亚急性湿疹;阴唇及阴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触的皮肤表面潮红糜烂;个别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脓疱,严重时发生溃疡,外阴疼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
指导意见:
碱性药物冲洗阴道,可用2~4%苏打液冲洗阴道,以改变霉菌的生活环境.也可用制霉菌素,阴道栓等,复方制霉菌素冷霜局部涂擦,口服酮康唑等.
温馨提示:
平时最好穿宽松透气的衣裤,避免紧身裤、牛仔裤等衣着。此外,内裤最好是棉质的,洗后在太阳下晒干。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