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平时有点咳,稍做点体力活就咳嗽很厉害,肺很痛,很多痰
这病25年了.是21岁的时候就发现有的,什么原因不记得清楚了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现在一直在用药,又不好.得好几天而已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给我一个偏方治疗,谢谢
病情分析:
我不懂偏方,我个人给您提一些意见
预防为主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烟雾对周围人群也会带来危害,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要教育青少年杜绝吸烟.同时,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加强个人卫生,包括体育,呼吸和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处理“三废”,消除大气污染,以降低发病率.
指导意见:
(1)戒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但要首先戒烟,而且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因为烟中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氰氢酸等,可作用于植物神经,引起支气管的痉挛,从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另外 ,还可损伤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使支气管粘膜分泌物增多,降低肺的净化功能,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气管内的繁殖,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2)注意保暖 在气候变冷的季节,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一方面可降低支气管的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可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发生继发性感染.
(3)加强锻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缓解期要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贮备能力.
(4)预防感冒:注意个人保护,预防感冒发生,有条件者可做耐寒锻炼以预防感冒.
(5)做好环境保护: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以免诱发慢性支气管炎.[1]
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
(1)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肺泡壁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加上管腔狭窄和痰液阻塞,呼气不畅,故可发生阻塞性肺气肿.
(2)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症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患者有寒战,发热,咳嗽增剧, 痰量增多,且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两下肺野有斑点状或小片状阴影.
(3)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或狭窄.扩张部分多呈柱状变化.百日咳,麻疹或肺炎后所形成的支气管扩张常呈柱状或囊状,且较慢性支气管炎所致扩张为严重.
病情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慢性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如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指导意见:
一,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
1. 控制感染:细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氏菌最为多见,可给予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口服,严重感染可口服头孢克罗或头孢呋辛,亦可选择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抗菌治疗疗程一般7-10天.病情无好转者,应根据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2. 祛痰止咳: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3. 解痉平喘:可选用氨茶碱及其缓释片剂,β2-受体激动剂及其缓释片剂治疗.阵发性咳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痉挛,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可改善症状,有利于痰液的清除.
二,缓解期的治疗
1.戒烟或避免烟雾刺激.
2.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可使用核酪,转移因子等,以减少感冒及反复发作.
建议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及药物并及早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决问题,根据您的描述,指导意见如下 (1)控制感染: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 ,较重病人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2)祛痰,镇咳: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迁延期病人尤应坚持用药,以求消除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维静宁等.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效果,(3)解痉,平喘: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吸入剂.若气道舒张剂使用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可使用皮质激素,.
指导意见:
(4)气雾疗法: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复方安息香酊,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亦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
以上是对“想要一个偏方彻彻底底治好慢性支气管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荤腥。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