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你的信任和支持!回答如果令您满意,请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以示对劳动成果的互相尊重!祝您早日康复!早日解除疑虑、拨云见日!删除昨天的疾病和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健康和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界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祝您天天都有好心情.不是!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我们常说的输液反应是由热源引起的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体温可达40℃~42℃,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有的出现多脏器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非死即残,预后很差,脑损坏致残成痴呆或植物人,给家庭造成的悲剧是可想可知的。 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主要因素1.输入液体与加入药物质量大批量液体虽经严格的质量检查出厂,但仍有不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的液体进入临床。如:在运输过程中瓶子之间发生碰撞、挤压,造成裂痕和封口松动而污染。药物贮存的环境不当也会发霉长菌。放置时间过久,药物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许多静脉用针剂也常有不溶性微粒,可通过输液进入体内引起输液反应。秦新华等对其所在医院2年间发生的33例输液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输液反应均是由于一批氨基苄青霉素和辅酶A热原不合格引起。[1]由于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引起发热反应。2输液器具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3配液加药中的污染3.1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造成的污染。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不同,造成的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也不同。割锯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2]消毒安瓿后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割一圈然后用手掰开,或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因此,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3.2加药针头穿刺瓶塞的污染。针头经液体瓶塞穿刺后,液体有白色块状异物,异物率达15%。[4]同时,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及针头大小与液体污染的程度有关。垂直进针容易将针头截面切下的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尤其是多次进针后橡皮塞表面进针空隙增大,凹凸不平,易贴附灰尘、杂质等。尽管进针前对瓶塞表面进行了常规消毒,但随重复进针,仍易将瓶塞表面的附着物带入瓶中而污染液体。李学福等[5]报告用16号及7号针头穿刺瓶塞,针头微粒附着阳性率均为100%,穿刺瓶塞后的溶液微粒含量均超过药典规定。其数量与穿刺次数成正比。3.3加药注射器的污染。张云英等[6]对加药后1h、2h、3h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进行细菌监测,细菌污染率平均为21.21%,且加药注射器放置的时间越长污染率越高;注射器越大污染率越高;玻璃注射器的细菌污染率明显高于一次性注射器。4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的污染王爱丽等对静脉穿刺后拔出或多次穿刺后更换下来的各型号针头作了观察,发现穿刺针头斜面滞留的微粒成为微粒污染的又一来源。[7]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可直接把针头滞留微粒引入静脉。5环境空气的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大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栾湘宁等[8]对10起输液发热反应的环境进行空气细菌监测,治疗室消毒后500CFU/m3,工作状态下平均为1227.89CFU/m3,病房平均为3036.43CFU/m3,治疗台面细菌数平均为14.5CFU/cm2。因此,加配药后放置时间越长也就越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多。6联合用药过多及药物配伍不当液体加入多种药物时,因反复穿刺瓶塞,导致污染的机会增加。药物配伍不当,使配制后的溶液澄明度受影响,产生结晶或pH值改变。牛桂田等[4]报告用10%葡萄糖注射液加入氯霉素和维生素C、红霉素或维生素C,四环素等针剂后,液体澄明度不合规定,其内有结晶、色块、白块等。10%葡萄糖注射液加入注射用四环素时pH值降低至不合格范围。粉剂药物如溶解不充分,可出现药物颗粒。青霉素G溶在葡萄糖中有效期仅2h,青霉素的水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还将增加致敏物质的含量,使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此外,任何稀释液放置过久均易增加污染的机会。由于药物的溶解度、酸碱度、放置时间及温度条件的影响,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7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欧阳纯[9]报道,1988年当他们所在医院发生输液反应较多时,通过督促按标准调节滴速,使输液反应有所减少。并发现有的病人出现输液发热反应后,通过调整滴速,可使输液反应停止,并能继续将发生反应的液体输完。陈敏等亦认为,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10]输液发热反应的预防1加强责任心,严把药物器具关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2应用现代理论,把好药液配制关2.1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众多的学者对安瓿玻璃微粒污染的预防进行了探索,认为按教科书要求的安瓿常规“两次消毒法”(即折断安瓿前后各消毒一次)在大量的临床输液操作中很难做到,采用安瓿锯痕后用0.5%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2,11]李家育等1998年报告[12]用75%酒精医用纸擦拭消毒安瓿颈部效果优于75%酒精棉签,更优于75%酒精纱布。李玉梅等[2]还认为采用“易折型”安瓿或控制割锯安瓿痕长≤1/4周及坚持开启前的消毒是减少药物污染的重要措施。2.2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液体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2.3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枚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枚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据报告,已有研究者将加药针头进行改进,将传统的针尖做成封闭的圆锥形,方形的针孔开在针头的侧面。以减少穿刺瓶塞产生的微粒污染。2.4加药注射器的使用。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1人1具,不得重复使用。提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