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网中医科针灸按摩科 → 脑血栓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

脑血栓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

男 | 75岁 2010-02-18 23:59:08 2人回复 来自

健康咨询描述: 脑血栓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
脑血栓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正在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用经络按摩什么穴位

医生回复区

卿伍洲
卿伍洲 主治医师 擅长: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类风湿关节炎,痛风,腰椎间 帮助网友:419称赞:1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02-19 00:08:09 我要投诉

      病情分析: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显著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病人,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躯症状.
      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患者表现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大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但若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脑血栓形成的死亡率较脑出血低得多,而且由于梗塞灶周围可以建立侧支循环,大多数病人在一定时间内,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大面积脑梗塞由于脑组织损害较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常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有些病人则形成植物人或遗留下肢体偏瘫等严重并发症.
      指导意见:
      对于已发生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可采用以下措施:
      一是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以降低血粘度,改善血循环.
      二是采用抗凝,溶栓药物.如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有防止血栓形成作用,尿激酶可溶解新近形成的血栓.
      三是减轻脑水肿,根据病情,可选用20%甘露醇,10%甘油或地塞米松等.
      四是还要注意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适当给以神经营养药物,如ATP,辅酶A,维生素B族,乙酰谷氨酰胺等.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如肺炎,褥疮等.病情稳定后,可加用针灸治疗.
      对于脑血栓后遗症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庭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保暖,冷热要适宜,因为中风病人的抵抗力一般都很弱,极易感染病邪引起并发症.
      (2)宜侧卧位,以利痰液,唾液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勤翻身,促进血液流通,防止褥疮发生.
      (4)多活动,恢复期病人要加强患侧肢体的按摩和功能锻炼.脑血栓病人的抢救治疗是否成功,家庭护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决不可掉以轻心.
      怎样对待突然偏瘫??
      偏瘫俗称中风,是指一侧上,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口向对侧歪斜.
      其一,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
      (1)脑血管意外: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是由于微小栓子堵塞某一脑血管所引起,出现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一般在24
      小时内恢复,无任何后遗症,它是中风的重要先驱警兆,在首次发作后第一年内,中风的危险性很大,特别是前两个月.
      典型的发作约持续2~15分钟.微小栓子堵塞颈动脉系统者,表现为轻偏瘫,半身麻木,语言滞涩,吞咽困难及一过性黑目蒙.微小栓子堵塞椎?基底动脉系统时,可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口唇周围麻木,复视及两侧或对侧肢体轻瘫.
      ②脑血栓形成:也是微小栓子堵塞某一脑血管所致,多在早晨起床时发现,神志清楚,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24小时内不能恢复,留有后遗症.微栓子堵塞大脑中动脉时,典型症状为“三偏”:偏身(包括面部,上,下肢)感觉减退甚至消失,偏身运动障碍和同向偏盲,即偏瘫侧外周视野缩小.
      ③脑栓塞: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维颤动,心房附壁栓子脱落堵塞脑血管所致,其临床表现同上.
      ④脑出血:这是由于脑实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一般发生于原有高血压的病人,常因过劳或情绪激动导致血压急骤升高而突然发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偏盲为其主要症状.
      (2)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一种比较常见但易被忽略的疾患,50%~75%的患者有头部轻度外伤史,未引起重视,随后发现患者智能减退或性格改变及轻度偏瘫.
      其二,应急措施:
      (1)清醒患者,多见于上述①,②,③项.
      ①立即让患者半卧或侧卧,以利于脑部循环.
      ②保持镇静,消除紧张情绪.
      ③饮水疗法:每天饮水1500~2000ml,有助于疏通循环,亦有助于微栓子的溃散.
      ④低脂饮食,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低盐饮食,以减轻脑水肿.
      (2)昏迷患者,多见于脑出血患者.
      ①尽量减少搬动,必需搬动时,应保持头部平稳,避免震动.
      ②取半卧位,取出假牙,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将舌向前轻轻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尿失禁的男性患者,宜用阴茎套收集尿液.
      ④预防褥疮,每2 小时翻身1次,注意保护好骶尾部,足跟及足踝.
      ⑤床周围需安装档板,以免患者坠落地下.
      (3)进一步治疗应在医院进行.
      怎样对待突然四肢瘫痪??
      四肢瘫痪系两侧上下肢肌力减退或完全丧失,有时还伴有感觉障碍.
      其一,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1 )神经原性瘫痪(即神经受损伤引起):
      ①脑干(不是桥脑)出血,患者突然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缩小,颈项强直,常伴有高热,预后差.
      ②颈髓损伤:常见于急性脊髓炎,病前数天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变部位在颈髓者,则引起四肢无力甚至完全瘫痪.颈髓外伤:常见于颈椎骨折或错位,伤及颈髓.如突然急刹车时所导致的颈椎错位(鞭击症候群).
      ③周围神经瘫痪,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二氏综合症),发病前1~3周内往往有一次发热史,瘫痪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可在1~2日内发展为四肢完全瘫痪.
      (2)肌病性瘫痪(即肌肉疾病引起的瘫痪):
      ①重症肌无力:病程具有缓慢复发倾向,部分病人有家族史,发病时患者眼睑下垂,伴有复视,亦伴有四肢无力,休息后症状可减轻.
      ②周期性麻痹:周期性发作的肢体弛缓性瘫痪,大部分病例是因血清钾含量减低引起.
      ③多发性肌炎:可导致肢体无力,近年报道20%合并有恶性肿瘤,尤其老年人患病率更高,较常发生于肺癌,胃癌,乳腺癌等,有时患者恶性肿瘤症状并不明显而导致误诊.
      其二,治疗措施:
      (1)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可服10%氯化钾10~20ml,1日3次,多吃肉,鱼,蔬菜,水果,鲜橘汁等含钾多的食物,禁用可导致低钾的药物如强的松,双氢克尿噻等.
      (2)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口服新斯的明15mg,1日3次,避免使用安定,氯丙嗪,磺胺,四环素,新霉素等药物.
      (3)颈椎骨折或错位者,可用枕头置于头颈部两侧平卧,送往医院,X光拍片并外科治疗.
      (4)四肢瘫痪者一般均需送往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
      其三,预防措施:
      (1)避免外伤,乘车时坐椅后背应高于颈部,以预防颈椎错位.
      (2)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受凉,有助于预防急性脊髓炎等病的发生.
      (3)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休息,多食富钾食物,忌食生棉籽油,防止低血钾.
      怎样对待短暂性脑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现象,在老年人中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或因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还有心脏病和低血压等.该症的主要症状是:发病很急,可持续约半小时,消退后不留后遗症,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会突然跌倒,尤其在体位改变,头部转动时容易发生.
      当老年人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现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可服安定或少量安眠药.
      (2)使用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老年动脉硬化.用法:0.1~0.3g,1日1次,饭后即服.但有溃疡病者及胃炎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3)潘生丁: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有些学者认为与阿斯匹林合用效果更好.用法:25~50mg,1日3次,饭后服.
      (4 )选用脑益嗪,维脑路通片,罂粟碱,丹七片,复方丹参片,活血通脉片,脑复康,脑脉宁等对改善脑循环有效的内服药.
      为预防短时脑缺血发作,平时要积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精神愉快,积极治疗高血压,颈椎骨质增生和动脉硬化等病症,同时还可长期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复方丹参片,脑益嗪,潘生丁,阿斯匹林等内服药.
      

李秉毅
李秉毅 医师 擅长: 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肺功能 帮助网友:3895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03-04 17:28:46 我要投诉

      建议康复医学介入,康复配合中医针灸就可以了,具体的康复治疗手段可以咨询当地医院康复科,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言语训练和理疗,例如吞咽电刺激。
      中医穴位的话,承浆,廉泉,天突,等,不过还是以针灸为主,按摩不太适用于该疾病。
      

疾病百科| 脑血栓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 常见症状: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偏身麻木、偏瘫[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快速问医生下载
脑血栓瘫痪疼痛 脑血栓注射什么药好 得了脑血栓手是什么症状 脑梗死与脑血栓区别有哪些
1 2 3 4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地西泮片

地西泮片

1.主要用于焦虑,镇静催眠,还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说明书]

活血通脉片

活血通脉片

行气活血,通脉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说明书]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关闭

loading

看病 男科 妇科 癫痫 性病 养生 新闻 白癫风 牛皮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快速问医生二维码
医师的追问
赠送医生锦旗:赠送医生锦旗是对医生回复的一个认可及鼓励!
赠送不赠送
返回
支付金额: 赠送医生锦旗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支付
关闭投诉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