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前.孩子是否被传染了
昨天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无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第一天起痒吗?昨天几个疙瘩今天还是几个是起水痘吗?她也不痒啊.
病情分析: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以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该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与天花相鉴别:天花全身反应重,始即39-40℃的高热,热度下降后发疹,皮损中央有明显的脐凹,颜面增多,愈后遗留凹陷性疤痕.有是应注意与脓疱疮及丘疹性荨麻疹区别.
指导意见:
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儿童,应隔离观察3周.该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积极隔离病人,防止传染.对于抵抗力低下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3ml/日,连续3天.
早期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龙胆紫液,继发感染者可外用抗菌素软膏.继发感染全身症状严重时,可用抗生素.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发和加重.
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溶液,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早期采用阿糖腺苷10mg/(kg*日)或用无环鸟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每日肌注维生素 B12 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对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儿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脑炎等严重病例,应及早采抗病毒药物治疗.阿糖腺苷10mg/kg•d,静脉滴注.或无环鸟苷5-10mg/kg,每8小时一次静脉注射,疗程5-7天,或加用a-干扰素,以抑制病毒复制,防止病毒扩散,促进皮损愈合,加速病情恢复,降低病死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风热型:
症状:无发热或发热较轻,1-2日内出疹,先于躯干,头面部见红色小丘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疱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脉浮数,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以疏风透表,清热解毒,或佐以利湿.
方药用银翘散加减: 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荆芥6克,竹叶6克,鲜茅根20克,紫花地丁15克,板兰根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若湿邪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渗湿之品;疹边有红晕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肤瘙痒甚,加蝉衣,僵蚕等.
2.毒热型:
症状:发热较高,或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过密,疹色紫暗,疱浆晦浊;或伴有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脉洪数或沉实,舌质红或,绛,舌苔黄燥而少津. 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滋阴.
方药用清营汤合清胃散加减: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黄连6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当归12克,丹皮15克.水煎服,1日1剂.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栀清热凉营;阴津耗伤甚,口干燥者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者,加服硝黄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腑.
单方验方:
1.银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3天.
2.芦根60克,野菊花10克,水煎连服2-3天.
3.黄芩5克,木通2.5克,共为细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剂,其量减半.本方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水痘湿热较盛者.
4.三豆汤:黑豆,绿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将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或长流水煮至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适用于痘疹将发之际,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无或有终生不出者.
5.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黄芩1.5克,竹叶10片,灯草1团,水煎服.适用于水痘轻症.
6.紫草0.3克,陈皮0.15克,为粗末,新汲水煎服.适用于小儿痘疮紫暗,发出不畅.
外治法:
1.苦参30克,浮萍15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1日2次.
2.止痒药方:地肤子30克,僵蚕15克,白鲜皮15克,芥穗15克,茵陈15克,败酱草15克,白矾9克,白芷9克,共为细末,擦于患处,每日2-3次.
3.青黛散:青黛,黄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为细末,撒布患处,或用麻油调敷,1日1-2次.适用于痘疹破溃,继感邪秽时.
针灸疗法:
1.体针:治以清热疏风利湿.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 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湿热;若邪陷营血,高热神昏,加刺水沟,十宣放血,以清营凉血,清心开窍.
2.耳针: 取穴:肺,脾,下屏尖,下脚端,神门,脑,每次选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入,每日1次.也可用耳穴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
推拿疗法:
手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经,开天门,推坎宫.
加减:毒热重证,加清胃经,清肺经以清肺胃实热;高热神昏,加掐人中,掐老龙,拿肩进以清热开窍.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与对症治疗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庖疹破溃感染.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软膏.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并发肺炎,脑炎按肺炎和脑炎治疗 .激素一般禁用,当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应用尽快减量或停用.
2,抗病毒疗法
干扰素,10~20万μ/日,连用3~5天 ;其他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也可选用.
食疗方法
疏风清热宜选用下列食疗方:
胡萝卜芫荽羹:胡萝卜,芫荽各60克;洗净切碎后,加水煮烂加冰糖服.每日1剂,分3次服完.连服一星期.婴儿只服汤汁
金银花甘蔗茶:金银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金银花水煎至100毫升,兑入甘蔗汁代茶饮可频频服之日1剂7~10天为1疗程
解毒祛湿宜选用以下食疗方:
苡薏红豆粥:苡薏仁20克,红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净共煮粥,熟豆烂拌,冰糖每日1剂分3次服完,适于水痘已出发热尿赤神疲纳差者
马齿苋荸荠糊:鲜马齿苋荸荠粉各30克,冰糖15克,鲜马齿苋洗净,捣汁,取汁,调荸荠粉加冰糖用滚开的水冲熟至糊状,每日1剂,适于水痘已出或将出发烧烦躁便稀溏
温馨提示:
宜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宜饮绿豆汤、银花露、小麦汤、粥、面片、龙须鸡蛋面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