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老婆是前5天生的宝宝,因不懂,没有马上的去把人奶给吸出来,过了3天我老婆奶很不舒服,到第4天奶已经硬了好多.才知道要马上把奶给吸出来。第4天想尽了办法。买了好多吸奶器,搞个半岁的宝宝帮助吸,我自己也吸了很久,也没吸出来,现在是第5天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奶可能已经退了很多奶了,但我还是想让我宝宝吃人奶,必将吃人奶长大的宝宝还是好点,也可以减少费用。我老婆又很怕痛。奶还是很多,就是不出来哒。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样把急性期的急性乳腺炎治好!如果现在退了.我老婆的奶还有办法出来吗?以后还会有吗?怎样再次把奶发出来。让我的宝宝可以吃上人奶
病情分析:
您好,向您这种状况,我们建议您慢慢的吸吧,只有这种方法,一般几天应该不至于完全退奶的,不过难道您的主治医生都没有给您说过要把奶吸出来?
指导意见:
这个我我只能建议您多用热毛巾敷,一直敷,然后按摩,把乳汁软化,再吸出,这个关键是要减持,必需把凝块都揉散了,才能吸出奶来,我建议您一定要减持!,就是这样,祝您幸福
医生询问:
热敷用60°左右的水,建议次数多一点,不要前功尽弃啊。
病情分析:
你好,建议您多吃鲫鱼汤 鲜鲫鱼500克,去鳞除内脏,加黄豆芽60克(或通草6克,中药店有售),煮汤喝,每日2次,吃鱼喝汤,连服3-5天,鲫鱼汤宜淡食物。
指导意见:
乳汁的分泌与乳母的精神、情绪、营养状况、休息和劳动都有关系。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如忧虑、惊恐、烦恼、悲伤,都会减少乳汁分泌。由于精神因素是引起缺乳的一个主要原因,故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是纠正缺乳的一个主要方面。在饮食方面要多食易消化、营养丰富和含钙较多的食物
病情分析:
哺乳期乳房结块是由于乳腺不通畅,受到挤压造成的,
指导意见:
治疗
用盐开水毛巾热敷,然后顺着乳头的方向按摩乳房,再使用吸奶器,慢慢就会下来奶水。
以上是对“催奶的办法”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按摩催奶治疗,可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和排出。同时,通过按摩而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安神补气,通经行气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达到促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促进乳汁分泌的目的,以满足婴儿的需求。
指导意见:
葱烧鲫鱼原料:
鲫鱼400克,小葱125克,酱油30克,精盐2克,白糖、姜、蒜各10克,料酒15克,味精少许,花生油300克(约耗50克)。
制作:
1、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小葱择洗干净,每三四根打成一个结子,放进鱼腹内。
2、炒锅上火,放入花生油,烧至九成热,放入鲫鱼煎透,捞出沥油。
3、炒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烧热,下姜末、蒜片,加酱油、料酒、白糖、精盐和适量清水,把鱼放入锅中,用文火炖30分钟,撒入味精,即成。
病情分析:
急性乳腺炎是 乳腺 的急性化脓性病症, 一般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初产妇 的哺乳期. 细菌可自乳头破损或者皲裂处侵入,亦可直接侵入乳管,进而扩散至乳腺实质. 一般来讲,急性乳腺炎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当,也会使病程迁延,甚至可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乳痈”.
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患侧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尤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结块或者有或者无,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或者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 然后,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有明显 的全身症状,比如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等
指导意见:
乳腺炎的治疗乳房有红、肿、热、痛但尚未形成脓肿时,可采取以下方法治疗:
①促进乳汁排空:当感到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要勤给孩子喂奶,让孩子尽量把乳房里的乳汁吃干净,必要时可用抽吸的方法排空乳房。当炎症加重,皮肤水肿,硬而发烫,呈紫蓝色,乳头水肿。腋窝处有肿痛的硬结,以致手臂不能靠到躯干,这是副乳腺泌乳过度所致。应用手法挤奶,每天7~8次,每次尽量将乳汁排空,可用油木梳背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以疏通乳腺,必要时可请外科医生帮助推拿,这是治疗早期乳腺炎,防止炎症进一步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这对你了解急性乳腺炎几天能好是很有帮助的。
②局部理疗和热敷:可用周林频谱仪理疗或用热毛巾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对早期炎症有效。
③应用抗生素:在上述方法无效时,应及时加用一些抗生素,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均可。
④中药治疗:中医民间有许多外用药方,治疗乳腺炎有显效。也可将仙人掌捣碎后,敷在乳房炎块处,外面敷上干净的纱布,每天换1~2次,2~3天可见效。
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不同,所以对于急性乳腺炎几天能好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乳腺局部化脓时的治疗方法:
①让孩子只吃健康一侧乳房的母乳。
②必需到外科治疗,将局部的脓肿切开引流,坚持换药,以促尽快愈合。
③配合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④结合中医药治疗。
温馨提示:
防止乳头损伤,有损伤时要及时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