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瘙痒尿黄
2009、6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谷丙转氨酶112 总胆红素72.19
直接胆红素29.91
病毒小于500、阴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病毒小于500、阴是不是代表不严重
病情分析:
丙肝还是能有比较正规的治疗的。
指导意见:
这个的话,我建议你最好还是能到传染病医院去看看。有比较正规的治疗的。但是还是比较有难度的,治疗起来。
病情分析:
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
指导意见:
不严重,但是也不要轻视,有自愈的可能,但最好现在就治疗
这位朋友,你好,丙肝患者一定要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一方面要提高认知度和检测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在确诊后一定要坚持用药,特别是那些难治型的丙肝患者,必要时应延长联合用药至72周.
目前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西医控制病毒的药物主要是:干扰素,虽然对丙肝病毒复制指标(HCV-RNA)有一定的疗效,但主要是,治疗期间,产生耐药性,乙肝病毒变异,副作用大,转阴后,反弹率高,治疗难度更大.
丙肝的治疗是个慢性过程,重要的是丙肝患者要注意进行科学正确的治疗,治疗方法也要选对,中西医结合抗病毒免疫复合疗法就是不错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根据丙肝患者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治疗方式能促使人体免疫细胞重建激活,快速清除丙肝病毒残壳,修复坏死的肝细胞,进而加快丙肝患者的康复速度,可降低因丙肝引起脾大而手术切除的几率,有针对性选择性的清除丙肝病毒,保护正常肝细胞,使肝功能迅速改变,进而使丙肝患者巩固治疗效果不反复,短期内达到康复的效果.
希望我的答复能够帮助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咨询我.如果对我的答复比较满意,请给予采纳和评价
以上是对“丙肝炎怎么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你好,丙肝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建议你用传统中药川楝子,佛手柑,白术,八月柞,木蝴蝶,龟板,白芍,海南沉,高丽参,泽泻,黄芩,乌术粉,茯苓,柴胡,金精粉,白砂糖,蜂蜜,猪苦胆汁治疗;这些传统中药能彻底清除体内的丙肝病毒,使患者快速的走向康复之路。祝你健康!
病情分析:
(1)急性丙型肝炎: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及保肝药的合理使用,是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疗法。至于急性丙肝要不要及早使用抗病毒的干扰素治疗,目前专家们仍持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应早期应用干扰素消除丙肝病毒,防止其转为慢性肝炎;也有人认为丙肝也有自愈倾向,干扰素不仅价格昂贵,部分病人还会产生副作用,再说也未必能完全防止慢性化,故急性期不主张应用。但临床上应灵活掌握,如果病人经一般治疗后病情好转不明显,血清转氨酶(ALT)或血清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CV-DNA)持续或反复升高,在病家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则可以考虑使用干扰素。
指导意见:
(2)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具体措施有三:
1)抗病毒治疗:目前公认比较有效的抗病毒药首推α-干扰素(IFN-α),剂量为300万单位/次,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注射。以后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治疗效果,增至500万单位/次,每周3次,疗程为3~6个月。据报道,约50%病人出现复发,但再次应用干扰素治疗仍可获效。因此有人主张加大剂量,延长疗程至一年,或配合应用其他抗病毒药,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用药后如出现贯寒、发热、类感冒反应及眩晕、脱发,甚至末梢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多可自然恢复。此外,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病毒唤(三氮唤核耷)治疗丙肝,有明显降低及恢复转氨酶和丙肝病毒会氧核糖核酸(HCV-DNA)水平的效果。用量为每日口服l~1.2克,或0.4~0.6克/日,肌注或加入500毫升5%的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疗程为3~6个月。 2)免疫调节剂治疗:可以纠正慢性丙型肝炎出现的免疫功能障碍,促进丙肝病毒的清除和病体的恢复。也可配合应用其他抗病毒药。
病情分析:
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指导意见:
1,急性肝炎 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
2,慢性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度慢性肝炎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HCC,病死率高达45%.中度慢性肝炎预后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慢性丙型肝炎预后较乙型肝炎好.
温馨提示:
肝炎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