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2009年5月因情志失调几个月致气血两虚(注:中医院诊断 )→同年9月中药调养20余天后,稍好转→因天寒患气虚型感冒,中药调理时医生开始多用寒凉发散之药(如用香薷30g),使体弱感冒反复不好,后又重用附子等温燥之药,连服快40天,出现伤津现象(症见盗汗、舌裂纹、手掌皮肤干裂、耳鸣、早搏等) → 年底时医院放假,因自己一身到处不适,软弱无力,烦恼异常,过年时自己误服红参8天,结果滋补不当,出现湿热、全身疼痛等症状 → 今年年后继续到中医院就诊,仅以舒肝健脾为主,且依旧有燥热之药,故症状依旧未好转,且伤津现象更严重 → 自3月份到一老中医处就诊至今,以“生脉散“为基本方治疗,稍好转但效果不明显,从骨子里感觉精神萎靡不振、乏力、懒言少语(总之就是无精打采)→8月暑热因体虚出汗多而消耗更甚,同时自己另私下服“龟鹿二仙膏”约1.5瓶加重身体偏颇→9月中秋节前后,右肾腰痛,痛时耗伤神气,同时引起相火旺盛(中医诊),以上诸因素致症状加重如下:
1、身体虚弱、精神萎靡不振、消瘦憔悴、腰酸痛膝软(化验小便正常)、小腹疼、脱发、耳鸣;牙周酸软有动摇感、咀嚼略有无力;眼涩痛、视力下降;咽红但不甚痛,声音常易嘶哑;舌质红略瘦薄、苔薄黄中有裂纹;口气重;小便稍黄;手心热、汗多。
2、气短,懒言少语严重(连简单的交谈和接电话都不愿意);偶叹长气;畏风怕冷(天稍冷、风稍大就易感冒);天热时易汗出,汗后肤冷。
3、心悸、心慌、易惊,心烦易燥、脉早搏(前段时间更严重);失眠多梦(中间易醒难寐,神不安);
4、脾胃虚弱:齿痕舌,上唇淡白,下唇内萎;脾气下陷(食时有中气下陷感并由此略有头晕);四肢酸软无力(有时连提笔写字都不想);大便不实,先干后溏、次数稍多,食时稍有胀满之感、食后易泻;胃气不降稍有呕逆、肠胃胀痛;稍多矢气;食欲不佳。
温馨提示:
生活有规律,定时上床,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饮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