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预防
1 产前定期检查,加强健康教育 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的宣教工作,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了解孕期相关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自测胎动、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尽可能提高孕产妇自身保健素质和技能,医务工作者要特别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定期随访并记录。
2 产时监护
(1)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变化,定期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的位置,用产程图描述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使用缩宫素要专人守护,认真仔细观察滴速和胎心、宫缩情况。
(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及科学接生,特别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阴道出血量,采用容积法收集出血量。[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3)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地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
(4)准确收集测量产后出血量,如2h阴道出血量>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全身情况,检查宫底和阴道流血,要掌握和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如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产后出血的识别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者为产后出血。
出血量估计
产前医生会通过检查凝血功能,胎位是否正常,剖腹产还是顺产,有无基础疾病等综合评估产后出血情况.生产时的出血一般是通过浸湿的纱布的数目等来估计的.
出血量大会适当输血,生产过程中发生难产的医院会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剖腹产的.不用担心.
温馨提示:
孕妇应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