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骨质钙化的治疗 1、激素替代疗法 激素替代疗法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方案,它有许多优点:补充和纠正了因雌激素不足而发生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这是别的疗法所不能替代的,故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第一线药物。HRT对于预防血管舒缩状态、心血管病、骨质疏松和结肠癌已为文献所证明。常用HRT的药物有:雌二醇、雌三醇、己烯雌酚、安宫黄体酮、倍美力、利维爱、妇舒宁贴膜以及植物雌激素等。HRT使用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与绝经相关的症状;减低心血病风险;防治骨质疏松。其潜在的副作用包括乳腺癌的发生危险性可能升高,乳房胀痛,阴道出血,促凝血倾向等。使用雌激素时剂量应个体化,因为每个妇女卵巢衰退的程度不同,凡用药后有阴道出血则应减少剂量;同时应定期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及定期检查乳房,发现异常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在使用激素的同时,应给予钙剂、维生素D、营养等基本治疗,并鼓励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使用HRT的禁忌证包括: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严重高甘油三脂血症及患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朴啉症;活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明原因生殖道出血者以及严重肝肾疾病患者等。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是人工合成的一类结构类似雌激素的化合物,有他诺昔芬(Tamoxifen)、雷诺昔芬(Raloxifene)及其一系列的衍生物如LY-117018HCL等。雷诺昔芬作用于雌激素受体时有组织选择作用:此药对骨和心脏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对子宫则无此作用,已应用于临床。Body报道:雷诺昔芬60mg/天治疗3年,增加骨密度1~3%,减少脊椎骨折30~50%,不引起子宫内膜增生,阴道出血也与对照组相同,但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SERM临床使用一般易于耐受,其常见的副作用有轰热、血栓形成、腿肌痉挛等。 3、双膦酸盐 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从而使骨矿盐密度增加,骨折危险性降低。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有羟乙膦酸钠、氯甲双膦酸盐、帕米膦酸盐和阿仑膦酸钠、Risedronate、英卡膦酸钠等,目前还不断有新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被研究和开发。阿仑膦酸钠具有较强的抑制骨吸收作用,抑制骨吸收的效力是羟乙膦酸钠的500~1000倍,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表明它是安全有效的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一项为期2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治疗2年后患者腰椎骨密度增加7.1%,安慰剂组增加1.8%(P0.02),治疗组股骨颈和髋部平均骨密度增加2.5%和3.1%,对照组增加0.1%和0.6%(均<0.001)。此外,治疗组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由此可见,阿仑膦酸钠能有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 Risedronate是新型的双膦酸盐类药物。2000年Reginster等报道对1226例伴有椎体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采用2.5mg、5mg/日的Risedronate和安慰剂治疗,3年后,5mg剂量组腰椎和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分别增加5.9%和6.4%(P<0.001),椎体新发骨折率为18%,对照组为29%,椎体新发骨折危险性降低49%(P<0.001vs对照组),新发非椎体骨折率降低33%(P0.06)。结果表明:5mg/日Risedronate可有效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4、降钙素 降钙素分为鳗鱼降钙素和鲑鱼降钙素两大类,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是人体调节钙代谢的一种内源性激素。它作用于破骨细胞的受体,短期迅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前体向破骨细胞转换,从而减少破骨细胞数量,抑制骨吸收。降钙素的长期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骨损害,改善骨质量,提高骨骼的强度,从而降低骨折发生率。降钙素的骨内作用是降钙素长远镇痛的基础,已被用来治疗各种骨病引起的骨痛。有报告,每周1次肌肉注射鳗鱼降钙素20单位并用钙(Ca)剂300mg/日口服,腰椎骨量增加明显高于只服用钙剂300mg/日组。另有人研究发现,鲑鱼降钙素100单位隔日或连日应用1~2年后,其骨量增加。Overgaad发现经鼻给予鲑鱼降钙素可以抑制骨吸收标记物,增加骨量,预防脊椎压缩性骨折。 5、活性维生素D 维生素D属于类固醇激素,生物活性低,需在肝脏和肾脏经过两次羟化作用后,才能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3)。1,25(OH)2D3可促进肠道和肾小管对钙的吸收,增加血钙值,降低甲状旁腺素的水平;还可直接作用于骨,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以及加强肌力,防止跌倒等功效,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活性维生素D主要为阿法骨化醇(1α(OH)D3)和骨化三醇(1,25(OH)2D3,罗钙全)。给予阿法骨化醇后,会迅速在肝脏转化生成骨化三醇,因此,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的作用相似。Orimo等于1994年报道了一项前瞻性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腰椎骨密度在阿法骨化醇组上升0.65%,安慰剂组下降1.14%(P0.04),股骨大转子在BMD阿法骨化醇组上升4.20%,而安慰剂组下降2.37%(P0.06),说明了阿法骨化醇在治疗骨质疏松中的作用。2000年Sairaneu等报告了一项55名均为66岁的健康绝经期后妇女的研究,其中18人口服骨化三醇0.5μg/日长达4年,另37人为对照组,钙摄入量800mg/日,结果骨化三醇组股骨颈BMD增加3%,而对照组下降1.65%(P<0.01);腰椎部位分别增加2.3%和0.9%(P0.067)。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对椎体骨折的妇女随机分为骨化三醇治疗组(0.5μg/日)和安慰剂对照组,12个月后治疗组骨折率显著减少。以上结果均说明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但需注意的是,使用它们时应严格监测,防止肾脏结石和异位钙化。 6、氟剂 应用氟剂治疗骨质疏松可明显增加骨量。骨质疏松症骨量丢失,不但剩余的骨小梁变薄且有些丧失彼此的联结性,氟剂能增加小梁骨的厚度,虽不能改变已断裂的小梁联结性,但可抵御因吸收而致的骨小梁穿孔。目前氟剂主要有氟化钠(NaF)和单氟磷酸盐(MFP)二种。MFP较NaF有三大优点:胃部副作用明显较NaF小、可与钙剂同服、MFP释放的氟离子生物利用度高于NaF来源。目前我国市场仅有单氟磷酸盐(MFP)供应。商品名特乐定,可按每日三次,每次一片服用。服用氟剂后主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良反应、外周疼痛综合征、应激性骨折。 7、钙剂 钙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基础治疗,其主要机理可降低骨转换。在老年人,骨钙出现丢失,尤其在绝经后的妇女,如发生髋部骨折,其总体钙丢失可达50%,因此老年人平时应从饮食中摄入足够量的钙。但是,高钙摄入不能替代因雌激素不足而进行的雌激素补充治疗,并且对骨质疏松较严重的病人不能单独用补钙治疗。补钙的方法有两种:饮食补钙法和药物补钙法。饮食补钙法是指合理充分由食物摄取充足的钙质,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之一。牛奶及乳制品含有丰富的钙质,不仅对发育中的儿童有益,也是成年人、老年人的必需品,绿叶蔬菜、豆类及豆制品、海产食物如海藻、紫菜含钙质量亦高。药物补钙法:目前市场上的钙剂有百余种,大致可分成二类,即合成钙和天然钙二种,合成钙有碳酸钙、醋酸钙、磷酸钙、枸橼酸钙、氨基酸钙等;天然钙有各种动物的骨粉或从动物贝提炼然烧而成。选择钙剂可按三原则:钙的含量高、无不良反应、价格适宜。同时应注意:有肾功能障碍的病人不应选择磷酸钙制剂,胃酸低下的病人钙剂应放在餐后即服,以利用酸性分泌高有较多的钙溢出,在服钙剂易便秘的患者可选择碳酸钙以外的钙剂。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