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感冒如何早日治愈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一周
目前一般情况:体虚,出汗,胸闷呼吸困难.苔白.咳嗽啖难咳出.
医生您好:我是在上周日出现嗓子不适,按经验知道是有炎症马上用消炎药,但嗓子还越来越疼,并一夜低烧38.3度.全身无力便去诊所就医打针.退烧后一直感觉无力胸闷,咳嗽.在医生建议下又接着打了三次吊瓶.但症状仍未减轻.现看中医生说:"肺气虚".建议先吃三付中药看看疗效.现已吃了两付也未见有所好转.请问医生:我是否可以这样继续治疗?须不须要做检查?非常感谢!
您好,感冒,或称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呼吸道常见病,常为急性自限性。感冒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一般成人每年可发生2~5次,儿童可有4~8次。感冒大部分由病毒引起,鼻病毒是引起感冒的主要病原体,其余病原体有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等。感冒全年均可发病,季节交替,冬春气候冷暖变化时更为多见。老人,幼儿,免疫力低下,慢性病患者(慢性鼻窦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者、贫血、结核、糖尿病、慢性肾炎等),过劳,醉酒,月经期,鼻咽过敏者为感冒的高危人群,受凉常常成为发病诱因。,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接触性传播(手-鼻,手-眼),也可以通过喷嚏的飞沫传播。由于感冒时所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其潜伏期也长短各异。一般感冒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为粘液性或脓性涕。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普通感冒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4~10天可痊愈。感冒的诊断一般根据临床其临床特点: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轻度咽炎和咳嗽等,不伴发热或低热,较少全身症状。因感冒主要由病毒所致,患者外周血白血球一般不高,中性粒细胞多在70%以下,淋巴细胞有所增高。由于病毒种类繁多,一般实验室不易开展病原诊断;而且感冒一般症状轻,病程短,而病毒分离和鉴定需要时间长,以病原诊断作临床诊治的依据则不太可能。对于症状较轻的感冒,一般建议不使用药物治疗,只要适当饮水,注意休息即可。对年老体弱者,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较重者或出现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并常需要服药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以尽快缓解症状,有利于病情恢复。治疗感冒的药物很多,常用的有新康泰克,康得、复方阿斯匹林(APC)、速效伤风胶囊、快克、感冒通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复方阿斯匹林(APC)和新康泰克。复方阿斯匹林的抗感冒效果良好,其多种剂型也使患者服用比较方便(请按说明书使用)。,尤其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普通消费者使用。新康泰克具有缓释技术,一次使用可使血中药物浓度保持12个小时的稳定状态,患者仅需早晚各服一粒即可,该药尤以感冒早期服用效果较好。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广谱抗病毒药,故感冒时一般不必使用抗病毒药。目前所选用的吗啉胍、阿糖腺苷、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对呼吸道病毒的治疗效果尚有争议。普通感冒不需应用抗生素,但对于伴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婴幼儿患者,出现并发症者,如体温和白细胞增高时,则应考虑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中医药治疗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感冒的治疗方法。中成药有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银翘解毒丸等很多品种,也可采用汤剂治疗。由于感冒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而一旦患上感冒会对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增强抵抗力,防止病原体入侵是预防的关键。主要措施有:(1)平日要注意锻炼身体,合理安排户外活动,以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2)衣着要适宜,随气候变化要及时增减,防止受凉或过热。(3)控制、治疗慢性疾患,纠正营养不良。(4)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及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5)避免过劳,醉酒等诱发因素。(6)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部分药物有预防感冒的作用。主要有多价细菌疫苗制剂,如气管炎菌苗片,必思添,兰菌净等;免疫增强剂如核酸,卡介苗,胸腺肽等,其疗效仍不肯定。高危人群不但易患感冒,而且感冒后易发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急性眼结膜炎、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有的可发生风湿热、肾炎、心肌炎等,慢性病患者可出现原有疾病加重或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患者出现明显的心衰症状,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等。如果感冒症状严重或与您平时所患的症状有所不同,或症状已有一周但仍没有痊愈,就需去医院就诊,从而明确是否仅为感冒,还是出现了并发症或患有其他疾病,以便及早给予相应治疗,控制病情。如果您胸闷呼吸困难,建议检查一下心肌酶普看是否因感冒引起心肌炎。
温馨提示: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