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中医的痛经多为气滞血瘀。
指导意见: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造成患者精神紧张,影响工作及学习。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
患者取仰卧位,取神阙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肚脐中央)、关元穴(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根据施灸的部位,取0.5厘米厚、直径大约3厘米的鲜姜片,用针穿刺数孔,放在施灸的穴位上,取大艾炷(高约一厘米,炷底直径约一厘米)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6~8壮(一炷为一壮)。若患者感觉灼热时,可移动姜片,灸至局部皮肤红晕和湿润,避免烫伤。月经前7天开始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5月经周期。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运行无力所致。无论是气滞血瘀、寒凝,还是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均可致气血不畅、冲任失调,导致不通则痛,其中瘀是病机的关键。
神阙具有温补脾肾、调理冲任、温经散寒的作用,关元具有调理冲任、通利气血、祛寒止痛的作用。隔姜灸神阙、关元可以理气血、逐寒湿、暖胞宫,起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本方法与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其他方法相比,在克服不良反应和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远期疗效好。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