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双侧踝关节及小腿皮下出现红斑,呈结节样并有压痛两周有余,早期出现的现无结节样压痛但色素沉着.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预后怎么样?
结节性红斑(Eryfhemamodosum)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常侵犯双下肢膝以下小腿内侧,也可侵及小腿外侧、膝以上大腿、甚至侵及上肢,头面部少见。表现为肢体双侧对称性或鲜红色、或暗红色、或紫红色结节性损害,压痛明显,一般不痒。是由某种原因所致的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血管炎。该病可以是一种单独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某些患有全身性疾病的男性患者(如白塞氏病)也可有结节性红斑的表现,一般以秋冬寒冷季节发病为多。结节性红斑的病因有哪些?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不明了,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而发生的一种皮肤免疫反应;某些治病细菌如链球菌和结核杆菌等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一般认为该病多与感染、药物、全身性或内脏性疾病等有关,但仍有大约50%左右的患者无明显原因。最值得重视的原因有两方面:即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感染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某些患者抗链“O”值高于正常,或发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提示有链球菌感染的可能。另外,该病也可能是由真菌或结核菌感染所致。自身免疫性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Behcet)病、溃疡性结肠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等,也可伴发结节性红斑样病变,特别是白塞氏病,结节性红斑常作为其特征性表现之一而具有诊断学价值。结节性红斑的病理改变如何?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机理,有人将其视为一种变态反应,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范畴,但也可能与第Ⅲ型变态反应有关;也有人认为其发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在皮肤表现的结果。本病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真皮和皮下组织的炎症病变。总的来说,其主要表现是血管炎,多发生在较大的小静脉血管内壁,有炎性细胞浸润及内皮细胞增生,但一般血管腔通畅,不发生闭塞,也无血栓形成。血管周围也可有炎症细胞浸润,早期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则淋巴细胞增多。结节性红斑有哪些临床表现?结节性红斑常见于青壮年,尤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1.3比6;一般容易在春天或秋冬季发病。不少患者于发病前1~2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症状往往有浑身不适、乏力、低热、关节及肌肉酸痛等。如伴随有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则伴有原发疾病的表现。结节性红斑可急性发病,也可隐袭起病。皮损好发于小腿伸侧,有时大腿下段和臀部亦可波及,少数患者上肢也可受累,但颜面部位通常不受侵犯。发病时皮下结节周围出现红斑,红斑中央可触及硬结。最初红斑颜色多呈鲜红色,约经2周左右后,逐渐变成暗红色或淡紫红色;结节性红斑数目多少不定,小的如花生米粒大,大的如核桃大,局部可有多个结节聚集,或散在对称性分布。结节一般不会破溃,相互邻近的结节可以彼此融合可形成较大硬块。如果局部血管受压,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小腿下部轻度水肿。结节处自觉有痛感,尤其是触压痛比较明显。经过3~6周后,结节逐渐消退,但屡见再发,呈此起彼伏之势,且消退后红斑处会留有色素沉着,即皮肤有暗褐色斑纹,但此时一般无痛痒感觉,愈后不留瘢痕。此后复发时可见新的皮下结节分批分期不断出现,使病情迁延不已,长期不愈。结节性红斑如何确诊,需作哪些检查?结节性红斑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某些患者可呈血沉加快,抗链“O”值升高;如系结核菌所致者,结核菌素试验为强阳性。如系其他结缔组织病的伴有症状,还可见原发疾病的一些检查异常结果。结节性红斑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本病常须与硬红斑鉴别。后者皮损好发于小腿屈侧,可破溃,愈后留疤痕,自觉疼痛较轻,病程为慢性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呈结核性改变,且病变部位的血管之管壁有炎症浸润、增厚、管腔闭塞和血栓形成。怎样防止本病复发?预防本病应注意避免外界风、湿、寒、热、邪气的侵袭,患病者应适当休息,抬高肢体以减轻局部水肿。怎样治疗结节性红斑?1、查清病因,对因治疗,有的放失。2、急性发作期应尽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或尽量减少活动,避免较剧烈的运动。西医治疗1、如系感染所致者,可选用抗生素;如系结核菌引起者,可行抗结核治疗。2、皮质类固醇激素:如系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可慎重选用。中医治疗本病相当于中医学“湿毒流注”、“下注疮”、“瓜藤缠”等病证范畴。其病多因素体血分有热,外受湿邪,湿热蕴结,导致脉络阻塞,气血凝滞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1、湿热蕴结型:证见结节周围色红,自觉灼热,表面肿胀光亮,触之作痛,结节高出皮肤,此起彼伏,发作不止,经久难愈,伴关节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气滞血瘀型:证见结节色泽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双下肢尤以膝以下多见,活动或劳累后加重或复发,足踝部水肿,自觉痛及压痛较为明显,舌紫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涩。中医中药治疗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祛斑散结为主,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位朋友您好,您这情况考虑是结节性红斑,可以试试中草药:丹皮10g赤芍10g王不留行10g泽兰10g当归10g红花10g桃仁10g川牛膝10g香附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温馨提示:
避免劳累及过度紧张;忌食辛辣厚味,血腥发物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