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国内外医学者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干燥综合征病人体内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以及高球蛋白血症,反映了B淋巴细胞本身的功能高度亢进和T淋巴细胞抑制功能低下。另外,本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的变化即抑制性T细胞减少,反映了细胞免疫的异常。 2.遗传基础;在对免疫遗传的研究测定中,医学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中,HLA-DR3、B8与干燥综合征密切相关;且这种相关又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如西欧人与HLA-B8、DR3、DW52相关,日本人与HLA-DR53相关。说明干燥综合征有遗传倾向。 3.病毒感染:目前至少有三种病毒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病毒被认为与干燥综合征有关,EB病毒能刺激B细胞增生及产生免疫球蛋白。有医学家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涎腺、泪腺、肾脏标本中检测出EB病毒及其DNA基因。 因此认为,干燥综合征是在一定的免疫基因背景基础上,由外界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病.干燥综合征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中医"燥证"范畴。《内经》首次提出"燥胜则干"的论点,这是对燥邪致病病理特点的总的概括;《素问玄机原病式》则说:"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燥邪外袭,风寒热邪化燥伤阴,或素体阴虚,禀赋不足,或汗、吐、下后津液伤亡等,使阴津、气血不足,血瘀络痹所致。病理机制上多与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阴虚阳盛关系最为密切。治疗上多以滋养肝肾、益气养阴润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等法治之。近年来临床研究主要强调养阴润燥、活血通络,配合西药治疗,多可获得满意效果。 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特点是阴津亏虚为本,燥热火气为标,从而表现为两目、口腔、皮肤、阴道等的燥热津伤之象。因此,干燥综合征患者的饮食应偏于甘凉滋润,所谓"甘守津还",故应以甘淡、甘凉、甘寒为主,不可太过滋腻,以免阻碍脾胃,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适宜多吃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如豆豉、丝瓜、芹菜、红梗菜、黄花菜、枸杞头、芹菜、淡菜、甲鱼等清凉食物。水果如西瓜、甜橙、鲜梨、鲜藕等,也可甘寒生津。一日三餐要以少食多餐为宜,并可经常用西洋参、白沙参、白菊花、金银花等代茶泡饮。口舌干燥者可以常含话梅、藏青果等,或常饮酸梅汁、柠檬汁等生津解渴饮料。应避免进食辛辣火热的饮料和食物,以防助燥伤津,加重病情。忌食辛辣、香燥、温热之品,如酒、茶、咖啡、各类油炸食物、羊肉、狗肉、鹿肉,以及姜、葱、蒜、辣椒、胡椒、花椒、茴香等,并严禁吸烟。但由于干燥综合征病人病程长,在正确对待饮食宜忌的同时,亦不可忌口太严,如忌口太严,长年累月,反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于病情不利。总之,食物要新鲜,荤素搭配,少食多餐,饮食以适合口味为宜,并保证充足的营养。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比较顽固的慢性疾病,缠绵难愈,同时患者的思想情绪也往往会随着病情的进退而转化,因此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其生活护理也不能忽视。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在正确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有恰当的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为患者,首先应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精神调摄,保持乐观的情绪和精神状态,避免精神刺激和急躁大怒。其次要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湿度,平时应慎起居,适寒温,防止外邪侵袭,预防呼吸道感染。病情较重者,应定时检查血压、心律、呼吸,以静养为主,减少活动,注意观察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问题应及时随访专业医师。 眼部护理:伴有干燥性角结膜炎者,可用1%甲基纤维素加生理盐水(人工泪液)经常点眼,可使部分病人眼干症状缓解,防止眼部并发症。除有特殊指征外,应避免使用皮质激素类药,以免使角膜变薄,发生穿孔;利尿剂、某些抗高血压药对唾液腺及泪腺有抑制作用,应慎用。 口腔护理:由于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分泌减少,易发生龋齿及其它口腔感染如化脓性腮腺炎、口腔溃疡等,因此应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或刷牙的习惯,并定期作口腔检查,这样作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及龋齿的发生。经常用液体湿润口腔是缓解口腔干燥的简便方法,咀嚼口香糖或无糖糖果有刺激唾液腺分泌作用。另外,有口腔溃疡者,可经常用金银花、白菊花或乌梅甘草汤等代茶频服或漱洗口腔。 其它护理:有关节疼痛者可用针炙理疗;皮肤干燥者外擦润肤膏或用润肤药水;鼻腔干燥者可用生理盐水滴鼻;忌用油性润滑剂,以免吸入引起类脂性肺炎;阴道干燥妨碍性生活者可用润滑剂,并注意保持阴部卫生。
温馨提示:
避免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如风暑燥火等;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注意卫生,预防感染。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