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岁
现在的尿检是:PRO(+)0.3g/L,BLD(+)近一个月都是这样的,没有其他症状。于一年半前得过紫癜性肾炎。出院半年后尿检一直是:PRO(—~~+),BLD(++)。一直在服药:金水宝,六味地黄丸。请问:根据尿检的情况,我的病情是继续好转还是在进一步发展?
本次发病及持续时间:一年半
目前一般情况:良好
病史:于一年半前得过紫癜性肾炎。
以往诊断治疗经过及效果:一年半前因紫癜性肾炎住院治疗40多天后好转出院.出院半年后尿检一直是:PRO(—~~+),BLD(++)。
辅助检查:双肾B超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
第一次问题补充:(2007-8-2 20:42:18)虽然尿检中的BLD(++),但镜检却没有RBC.另外在一年半前患紫癜性肾炎时,也同时属急进性肾炎,经过抢救才脱离危险,好转过来的.
第二次问题补充:(2007-8-4 21:57:56)有什么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有没有办法使病情进一步好转?请智者贡献您的智慧!
第三次问题补充:(2007-8-20 20:28:53)能不能从病理学方面给与详细解答?
蛋白尿定性(PRO)实验(—~~+),为微量(15mg/dl)蛋白尿,尿检隐血BLD(+)~(++).病情稳定.因为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18%的患者可持续存在镜下血尿及微量蛋白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的全身中小血管炎,由此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单纯性尿检异常(血尿最常见)或典型的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甚至肾功能衰竭。【诊断】一、病史及症状最常见于儿童,成人患者仅占5%,多在40岁以下。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应用药物、接触异种蛋白等病史;必须有四肢远端、臀部及下腹部、呈对称性分布的出血性紫癜;约半数病例有游走性关节疼痛;部分有腹痛、黑便、恶心及呕吐;肾脏损害的特征为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浮肿和高血压,少数病人呈肾病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减退。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但经常出现在肾外表现的4~8周内。二、体检发现多有过敏性紫癜的特征性皮疹或痕迹;可有高血压、浮肿(紧张性或凹陷性);少数病例可有关节肿胀、腹部压痛、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等。三、辅助检查(一)尿检查必有程度不一的血尿、蛋白尿Meadow等人将紫癜性肾炎分为5个类型:①只有镜下血尿;②无症状性蛋白尿和血尿;③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急性肾炎综合征(指血尿伴高血压、氮质血症和少尿3项症状中2项);④肾病综合征和血尿;⑤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炎综合征。Wada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①无尿异常;②急性肾炎;③肾病型或急进性肾炎;④慢性肾炎。国内有报告分为5型:①轻型或无症状性尿异常;②急性肾炎综合征;③肾病综合征;④慢性肾炎综合征;⑤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一般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较多见。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与临床表现的类型及病理改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轻微病变及急性肾炎型疗效较好,而慢性肾炎型效果较差;病理改变以Ⅱ、、Ⅲ型治疗效果较好。而Ⅳ、Ⅴ型治疗效果差。病理改变在Ⅳ级以上者应该注意肾脏功能的保护。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的预后与肾脏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2%的患者在起病一年以内可以完全缓解,15%则可持续存在肉眼血尿和域蛋白尿(1_3克/天),18%的患者可持续存在镜下血尿及微量蛋白尿,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者,仅有5%以下的患者在数年内可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有人对儿童患者进行了10年的随访,结果发现70%-80%患者可以完全缓解,15%的患者仍有持续性肾脏病变,8%的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影响过敏性紫癜肾炎预后的主要因素有:①年龄:儿童患者预后较好,成年起病的患者预后较差;②临床表现: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伴有高血压者预后较差;③肾脏病理改变:有人统计过Ⅳ型以上的患者有40%可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而Ⅲ型以下的患者仅有3%可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具有上皮下及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患者,较免疫复合物仅局限于肾小球系膜区者的预后为差。紫癜性肾炎的饮食调养原则紫癜性肾炎应防止感冒、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注意饮食调养原则也非常重要。(1)应立即停止接触和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花粉、油漆等。食物如牛奶蟹、虾、蛋、羊肉等;药物如磺胺类、青霉素制剂、解热止痛药、雷米封、胰岛素、抗吸血虫药等。(2)应根据紫癜性肾炎辩证类型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如热毒入血、阴虚火旺者,应选用性偏寒凉的食物,如鲜藕、荸荠、荠菜、梨、洋桃、莲子、木耳、荷叶、等;如为气虚不摄等,宜选用健脾益肾、养血补虚之品,如动物肝、精肉、脱脂奶粉、鹌鹑蛋、豆制品等。(3)饮食宜清淡而富含营养且宜消化吸收,忌一些饮食不节的做法。饮食忌肥腻,每餐切忌过饱,以免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应精加工,尽量少用粗食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油菜、笋、韭菜、菠萝等;忌烟酒和辛辣、香燥刺激物及海鲜发物,如公鸡、海鱼、牛肉、羊肉、鹅等,以免助热化火,加重病情。成人紫癜性肾炎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江苏医药1999年第10期第25卷作者:朱国芳朱秉武单位:朱国芳靖江市斜桥医院(214513);朱秉武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226001)关键词:江苏医药991034为了探讨成人紫癜性肾炎与血流高凝状态的关系,作者对与高凝状态的有关促凝血和抗凝血指标作了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对象:(1)紫癜性肾炎(HSPN)组,我院1991年4月~1998年10月间住院患者28例。均具备过敏性紫癜和肾炎的特征,并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他血管炎疾病,各项检测均为就诊或入院时所测。男15例,女13例;年龄17~56岁,平均32.6岁。所有受检者1~2周以上未服用皮质激素及其他影响血凝的药物。(2)健康对照组47名,男33名,女14名;年龄19~60岁,平均35.3岁,系健康体检者。二、方法:有关检测试剂、血清和药盒均购自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参照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方法,固定专人操作,共5项指标:(1)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用丹阳电子研究所生产的DMA-Ⅰ型双道程聚集仪,以二磷酸腺苷(ADP)1μmol/L为诱导剂取最大振幅;(2)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3)纤溶酶原浓度(pLg);(4)纤维结合蛋白浓度(Fn);(5)抗凝血酶Ⅲ抗原性(ATⅢ∶Ag)及其活性(ATⅢ∶Ac)。抗血清及ATⅢ∶Ac用免疫火箭电泳法及凝血酶凝胶空斑测定。所测结果行t检验,测定参数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结果HSPN组与对照组比较,PAgT、VWF∶Ag、Fn均显著增高(P<0.01),HSPN组三项增高者分别占88.3%,93.7%和60.4%;ATⅢ∶Ac显著低下(P<0.01),占91.7%;pLg及ATⅢ∶Ag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附表。讨论本文HSPN组的凝血指标PAgT、VWF∶Ag和Fn均显著增高,而抗凝血指标ATⅢ∶Ac则显著减低,说明本病呈高凝状态。文献报道VWF∶Ag增高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同时可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增强。本文HSPN患者PAgT、VWF∶Ag均明显增高(P<0.01),增高病例占88.3%和93.7%,与文献报道相符。笔者认为VWF∶Ag增高为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PAgT增高说明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性增强,为本病凝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HSPN高凝状态的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被激活及功能亢进已被公认。Fn为血小板所释放,在血小板聚集后可释放附着在血小板膜上,促使血小板与内皮细胞损伤与所暴露的胶原粘附。故Fn增高意味着血小板功能增强,有促凝作用。ATⅢ具有抗凝血酶以及某些凝血因子的作用。ATⅢ∶Ac减低起促凝作用。ATⅢ为内皮所产生,内皮受损后可使ATⅢ减低,且使内凝血系统激活,ATⅢ∶Ac下降可使高凝状态加重。由此可见,在HSPN中,其PAgT、VWF∶Ag、Fn增高而ATⅢ∶Ac降低,是构成高凝状态的主要原因。附表紫癜肾炎组与对照组高凝指标水平的比较(±s)对照组(n=47)HSPN组(n=28)PAgT(%)38.31±13.8676.85±10.59VWF∶Ag108.36±32.41166.81±63.54pLg(mg/dL)28.60±5.6028.39±4.61Fn(mg/dL)32.70±5.1988.07±8.56△ATⅢ∶Ag(mg/L)31.27±3.8635.84±1.22ATⅢ∶Ac(%)95.80±15.8073.02±3.60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HSPN凝血指标增高和抗凝血指标减低的机理与内皮受损有关。可见高凝状态可促使血管内皮受损和血小板附着其上也加重组织缺氧而加重病情。参考资料:百拇医药过敏性紫癜肾炎慢性期中医辨证治疗处方;益母草30克,茅根30克,荠菜花1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大蓟10克,小蓟10克,王不留行12克,三七粉2克.水煎服.加减:血尿明显加琥珀屑3克(吞服);气虚加黄芪;阴虚加生地、麦冬.服用的同时,须加服昆明山海棠片,每次2片,日3次.方中益母草有改善微循环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改善肾血液循环和肾功能.昆明山海棠有活血化淤作用,临床应用副作用较轻.建议到当地中医院找有经验的老中医辨证施治.参考资料:《百病良方》第三集贾河先编著(重庆市医学科技情报所中医师)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