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是剥脱性唇炎剥脱性唇炎又称慢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粘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其症时轻时重,日久不愈。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中医称之为“唇风”,认为本病或因风火毒邪搏结于唇;或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熏灼唇部;或因皮经血燥生风所致临床表现:1、本病多发于下唇,也有上唇发病者。病情长,有反复发作史,以冬、春干燥季节多发,严重者可四季发病。2、唇粘膜肿胀,色暗红,干燥,有广泛灰白色秕糠状鳞屑,或有皲裂,局部发痒发干,灼痛不适。严重者可有糜烂、脓性分泌物,可影响到嘴唇功能(粘连后不能张开)。具有以上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剥脱性唇炎在临床上分几型①光化性唇炎??以下唇的唇红部糜烂为主要特征,唇部不同程度肿胀,轻者具有淡黄色渗出液,痴皮颜色较浅;重者则有溃疡形成,出血而形成血痴。病情时轻时重,可迁延.数日或更长的时间。患者常感到局部灼热、疼痛、干燥,唇部活动受到影响。??②干燥脱屑性唇炎??此型慢性唇炎以唇红部干燥脱屑为主要症状,有时可伴有纵裂沟,如果裂沟较深,可以出血,形成血痴。患者因为感觉唇部干燥、疼痛,所以常常习惯用舌头舐唇加以湿润,谁知反而愈舐愈严重。??③腺性唇炎??是由于唇部黏液腺肥厚、肿大而引起。患者常常具有局部肿胀、麻木的感觉。翻开肿大的唇部,可见唇内侧黏液腺导管口微红,有稀薄的或脓性黏液从导管口渗出,呈小水珠状。??④肉芽肿性唇炎??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人,以上唇多见,唇部呈弥漫性肿胀,颜色正常,扪之较软。该病易反复发作,而且复发后肿胀较前一次加重,如此而成为持久性的肿大。??除了上述几种类型的慢性唇炎之外,其他一些口腔黏膜病在唇部也有所表现,如慢性盘状红斑疮、狼疮糜烂型扁平苔藓、多形渗出性红斑。这几种病在唇部均可表现为糜烂、出血结痂,给诊断造成困难。此时应应首先控制炎症,炎症控制后有些病程的特征清晰可见,如果仍不能明确诊断可做病理诊断。医学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以局部治疗为主的方法,但对于迁延日久的慢性唇炎患者,则疗效不佳。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唇风”等范畴。其病多因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或复感风邪,风热相搏所致。[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各型唇炎180例,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175例,好转5例。(中医临床经验)剥脱性唇炎方一: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草蔻10克,苡仁30克,生扁豆30克,枳壳10克,萆薢10克,黄柏15克,芡实15克,桂枝10克,花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般连服15天.加减:口干渴者加沙参30克,石斛15克,生地30克.方中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草蔻健脾燥湿;生苡仁、生扁豆、萆薢清脾除湿;枳壳醒脾和胃;黄柏清热燥湿.配用芡实坚肾固脾.湿为阴邪,缠绵难愈,用桂枝辛而散之,温而化之.胃恶燥,胃有热则津液亏少,加用花粉、石斛、沙参、生地以滋润生津,口渴自除.诸药合用,使脾气健而湿热除,唇炎自愈.方二:生地15克,山药15克,女贞子15克,玉竹15克,栀子12克,丹皮12克,黄芩10克,麦冬10克,莲子心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三:(外敷方)木蝴蝶,每次一张,用开水浸湿后贴于患部,每四小时换一次.方四:蛋黄油外涂.蛋黄油制法,将鸡蛋带壳煮熟,取出蛋黄,放铁锅中熬焦出油,此即蛋黄油(我们在基层工作,见到的病种比较少,20多年前,我儿子的幼儿园老师,发现患剥脱性唇炎,用了这处方就痊愈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参考资料:《百病良方》第三集贾河先编著(重庆市医学科技情报所中医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