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甲硝唑,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上述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如腹腔、消化道、女性生殖系、下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骨和关节等部位的厌氧菌感染,对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感染以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结肠炎也有效。治疗破伤风常与破伤风抗毒素联用。还可用于口腔厌氧菌感染。
指导意见:
你好!
根据你的提问,甲硝唑对缺氧情况下生长的细胞和厌氧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可抑制阿米巴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还有强大的杀灭滴虫的作用。
以上是对“甲硝唑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你好,1.具广谱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消化甲硝唑片
道、腹腔及盆脓感染,皮肤软组织、骨和骨关节等部位的感染以及脆弱拟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脑膜炎等,此外还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2.本品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而显示抗厌氧菌作用,对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则无效。对下列厌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①拟杆菌属,包括脆弱拟杆菌;②梭形杆菌属;②梭状芽胞杆菌属,包括破伤风杆菌;④部分真杆菌;⑤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3.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F)80%以上,250mg,500mg口服和2000mg,1~2小时血清药物浓度达蜂,分别为6μg/ml,12μg/ml和40μg/ml。静滴本品15mg/kg,以后每6小时滴注7.5mg/kg,血浆药甲硝唑片
物浓度达稳态时峰浓度为25μg/ml,谷浓度可达18μg/ml。4.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可进入唾液、乳汁、肝脓疡的脓液中,也可进入脑脊液(正常人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血液的50%)。在体内,经侧链氧化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代谢,有20%药物则不经代谢。其代谢物也有一定活性。甲硝唑及其代谢物大量由尿排泄(占总量的60%一80%),少量由粪排出(6%一15%)。t1/2约为8小时。5.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上述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如腹腔、消化道、女性生殖系、下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骨和关节等部位的厌氧菌感染,对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感染以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结肠炎也有效。治疗破伤风常与破伤风抗毒素(TAT)联用。还可用于口腔厌氧菌感染。6.抗原虫阿米巴病滴虫性阴道炎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其他寄生于腔道中的毛滴虫和鞭毛虫。7.1987年,WHO将其列入抗感染的基本药物。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应用,发现其有不少新用途,现简述如下。高脂血症国内魏氏报道,用甲硝唑和安妥明对照治疗高脂血症患者73例,治疗组52例,服甲硝唑每甲硝唑片
次0.4克,1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21例,服安妥明每次0.5克,1日3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甲硝唑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和73.7%,与安妥明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甲硝唑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降脂速度快,疗程短,其降血脂的机制不清楚。消化性溃疡现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是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的病原菌,亦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资料表明:约有70%~90%的胃溃疡患者和95%的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定植,而该菌对甲硝唑敏感。用法:甲硝唑每次0.4克,1日3次,疗程4周。克隆病国外报道5例克隆病,病程4个月~12年,用甲硝唑0.6~1.8克/日,治疗1~4周,症状改善,且疗效高于硫氮磺胺吡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1、抗微生物作用;2、免疫抑制作用;3、对组织愈合的直接作用。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是肠道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并在坏死的粘膜上有伪膜形成,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应用抗生素有关。首选药物为万古霉素,该药停用后易复发。文献报道,用甲硝唑治疗伪膜性肠炎同口服万古霉素同样有效。用法:甲硝唑每次0.6克,1日3次,7~14日为1个疗程。慢性结肠炎关于本病病因目前趋向于自身免疫学说,甲硝唑治疗有效的原因可能与某种免疫抑制作用有关;亦可能与结肠内菌群密集,硝基还原中间代谢产物形成,对病变粘膜有修复作用有关。用法:甲硝唑每次0.4克,1日3次,口服。15日后改为每次0.2克,1日3次,口服,30日为1个疗程。肠道蛔虫病国内秦氏用甲硝唑试验性治疗肠道蛔虫感染150例,每日三餐前半小时服0.4克,连用3日,排虫总有效率为54%,且副反应少。慢性肝病牙龈出血用法:甲硝唑每次0.2克,1日3次,用药后2~7日牙龈出血完全停止,近期有效率为100%。其作用机制为:甲硝唑具有缩短凝血时间,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作用;亦有抗肝素的抗凝血作用。破伤风近年来研究发现,甲硝唑具有抗破伤风杆菌作用,适用于对TAT过敏者。用法:甲硝唑每次0.6克,1日3次,连用7日。肝性脑病国外有人对18例肝性脑病患者用甲硝唑和新霉素作对照治疗,随机分组,每次口服新霉素1.0克或甲硝唑0.2克,1日4次,疗程为1周,结果表明,治疗肝性脑病二者疗效相仿,因而可弥补新霉素的某些不足,可能与其对小肠厌氧菌的抑制而减少内源性氨的生成有关。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