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本人28岁,今年七月生完小孩,从上个月开始两个手腕先右手再左手相继出现产后风湿的症状,眼睛因工作原因也有些问题,看电脑不能看太长时间了!现在还在哺乳期,听您说用中药可以医治 ,可否相告>>急!
第一次问题补充:(2007-10-12 21:29:24)谢谢闫国鹏主任的全面回答,分析得很全面也很专业,可是没有针对我的症状说出我的病因及解决方法.需如何治疗.可否说得白话一点,这样更易理解!
您好!产后风湿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患的病,机体抵抗力减弱,身体在一定时期内恢复不良,过劳等原因引起的功能性病变,一般,检查结果均正常,往往自身感觉身体不适明显,但无特异性检查不适,患病时间越短病情越容易恢复,用药时间越短,因此,早期治疗对本病是最好的选择。产后风湿的病人表现因侵犯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对你来讲主要有眼睛的不适和关节不适,我们主要通过对你的表现及体质情况进行系统调理,需要看看病人,才能用药,您患病时间短,通过用药很快就会缓解,一定要有信心,不要有心理压力。
你好!产后风湿除见风湿病共有的症状外,均有气血不足或肝肾亏虚的表现。但其证候有以正虚为主者,亦有以邪实为主和虚实挟杂者。产后风湿因有产后伤气耗血,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特点。治疗之时,除辨证运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祛邪之风湿之法外,还须注意扶正。重视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之法。审其虚实,或先标后本,或标本同治。并遵循补益勿过壅滞、风药勿过辛散、祛湿勿过刚燥、清热勿过寒凉、用血肉有情之品勿过滋腻等原则。一、风邪偏胜证产后气血损伤,血虚则风自内生。加之腠理疏泄,汗出溱溱,淅淅恶风,外邪易侵。外邪相引,痹阻经络,致肢体、筋脉、关节失养而酸楚疼痛。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痛处游走不定。风并于卫,卫实而营虚,故恶风而易汗出。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征;脉浮而缓者,为风邪兼湿之兆。痛处喜暖,为兼寒之象。方用血风汤加减二、寒邪偏胜证素体寒湿内盛,产后气血亏耗,百脉空虚,阳气骤损,寒从内生,复受寒邪,内外相引而致本证。寒凝经脉,阳气受制,而失其温煦之职,气血运行无力,经脉痹而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甚则冷痛如掣,犹如刀割;并遇冷加重,得热暂缓。阳虚不能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故形寒、四肢逆冷、腰痛、神倦乏力。舌淡苔白,为阳虚寒邪偏胜之象;脉细弱,为气血虚之征。脉浮而紧者,是内外寒邪相引所致。带弦象者,乃弦主痛之故。方用温经蠲痹汤(路志正经验方)三、温邪偏胜证产后气血亏虚,脏腑功能薄弱,加之居处潮湿,易感外湿。生活失度,贪凉饮冷,偏嗜肥甘或过于滋补,易致脾虚运迟,湿浊内蕴。内湿外相引,客于肌肤、关节,阻遏气机,气血运行受制,肢体关节失却濡养,故肢体、关节重着酸楚,肌肤麻木,四肢沉重,屈伸不利;湿性沉滞,多从下受,因之以下肢为重。湿阻中州,升降悖逆,则胸闷腕痞。清气在下,则腹胀大便粘滞不爽。苔白厚腻、脉濡缓,皆湿邪壅盛之征。方用胜湿蠲痹汤(路志正经验方)四、湿热痹阻证素体强壮或脾虚湿盛,产后过于贪凉饮冷,或偏食辛辣油腻,使运化呆滞,湿浊内生,郁久化热而成此证。湿热交蒸,阻于筋脉关节,痹阻不通,故局部红肿热痛;湿邪流注关节,则关节积液。湿阻中州,则胸闷腕痞,纳呆不饥,口干不欲饮,饮而不多;产后体虚,加之湿性粘滞,郁而化热,因而肢体重着、酸楚、倦怠乏力,大便溏而不爽,溲黄;产后阴亏,由于邪热耗灼阴液,至阴虚内热,故见发热,夜寐盗汗,形体消瘦。脉濡数或弦数、苔厚腻或黄腻、舌尖边红,为湿热薰蒸之象。方用1、热重于湿:宜痹汤加减2、湿重于热:当归拈痛汤加减3、湿热并重:清化蠲痹汤(路志正经验方)五、气血两虚证体质禀赋不足,妊期需大量气血养育胎儿,本已先剥。复因产时耗气伤血,气血愈虚。或情志抑郁,五志过极,阴精暗伤,虚损尤著。风、寒、湿邪极易乘虚而入,使经络痹阻,肢体、筋脉、关节失其温煦、濡润,故遍身关节疼痛,肢体酸楚、麻木,甚则筋脉挛急。气血不能上荣于头,则头晕气短;血不养心则心悸;卫气不固则自汗。舌质淡苔白或苔少、脉细无力,皆气血两虚之候。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六、阳虚证素体阳虚,产后气血结皆衰。若过早操劳,调护失宜,或贪凉饮冷,或投苦寒之药太过而伤阳,久病内耗,使脾肾阳虚而温煦之职,寒湿内生。分娩时产程过长,或又产于寒冷之时,寒湿之邪自外乘之。湿阻寒凝,气血运行受阻,故周身关节冷痛,屈伸不利。水湿之邪流注关节,则肿胀疼痛而有积液。局部长期失去气血濡养,因之关节僵硬,甚则变形或肌肉萎缩。脾阳虚则气不升,气血不能上营,则气短无力,面白无华。脾肾阳虚,督脉亏损,则形寒肢冷、腰背痠痛、下肢痠软无力、足跟疼痛。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小便细而清长,为肾阳虚、阴寒内盛,气化失常之证。方用阳和汤加减七、阴虚证妇人木形之体,阴虚内热之躯,孕育胎儿而气血耗伤;分娩时失血过多,致阴液大伤,机体筋脉、肌肉、脏腑等失其濡养;或产后室内温度过高,津液过泄;情志过极,化火伤阴;或过食辛辣厚味、燥热药品,更易消烁肝肾阴液。肾主水,肝藏血,主筋脉,利关节,肝肾同源。阴虚则机体、筋脉、关节失濡,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活动时加重;阴虚生郁热,热蒸于内,则关节红肿热痛,入暮加重;虚热内扰而五心烦热、急躁,或午后低热;热迫津液外泄则盗汗;虚热上越则午后颧红,并头晕耳鸣;虚热内蒸,耗灼津液,则消瘦无力、小便短赤;胃阴不足失其濡养,故口干、纳少。舌质红苔少、脉虚数或细数,为阴虚所致。方用养阴蠲痹汤(路志正经验方)
温馨提示:
避免吃一些辛辣生冷的食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