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妈妈贫血有4-5年了,有时头晕,老几次都晕倒了,请问医生中年人贫血有吃哪些食物比较好些呢?可以不吃药吗?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国内的正常标准比国外的标准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区,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dl,可以认为有贫血.12岁以下儿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正常值约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无明显差别.海拔高的地区一般要高些.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的降低与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一般是成比例的,但是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的红细胞计数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相对的较少,以致贫血较轻时红细胞计数可以不低于正常.相反,大红细胞型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地偏高,而红细胞计数偏低.当失水、水滞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后血液总量尚未恢复到正常时,血红蛋白的浓度不能准确反映贫血的真实程度,因此临床上要考虑这些因素对贫血的影响.此外,在急性大量血管内溶血时,血浆内含有较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这时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高于贫血的实际程度.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计数更能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的发病率极高,包括缺铁性贫血、巨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4种.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以儿童和孕妇发病率为高.我国7岁以下小儿贫血发生率为40%.由于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妊娠期的妇女,生理上需要较多的铁,而日常食物中又缺乏足够的铁质,所以缺铁性贫血又叫营养性贫血.要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只要日常生活和饮食注意调整,贫血是可以预防的.要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疾病药物、抗风湿药(如保太松、消炎痛)等;物理性因素如X线、B(12)γ射线、中子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遵守操作规程,尤其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失血也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各种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痔疮、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应积极进行治疗.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贫血是一种综合征,可出现于许多疾病.形成贫血主要有3类原因:造血功能不良(常由于干细胞缺陷、造血原料不足、骨髓受到外来细胞或物质侵占等原因)、红细胞过度破坏及失血.血红蛋白为输氧的载体,故贫血后可发生全身组织缺氧症状,如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活动后易气急等.凡贫血患者必须在查清原因后再对症下药.【处方】1.贫血的原因很多,应仔细检查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不要自己随便吃“补血药”.2.贫血病人不可偏食,注意经常进食含铁及叶酸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蛋、肉、鱼、水果等.3.小儿生长发育期和妇女妊娠期、哺乳期造血物质需要量大,应加强营养,如食物补充不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和叶酸.4.月经量过多的妇女也要及时补充铁剂,应查明有否妇科疾病,先治好妇科病,堵住出血漏洞,贫血才能恢复.有痔疮出血或钩虫病的病人,应及时治疗,否则长期慢性出血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5.胃、小肠手术后病人,慢性胃炎胃酸减少者会引起造血因子缺乏,应注意检查,如发现有贫血应积极治疗.6.老年人发生贫血一定要去医院查清病因,以防遗漏肿瘤性疾病.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我国正常人红细胞数男性为400~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男性为12~16克%,女性为11-15克%.一般认为男子红细胞数低于4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量低于12克%女性红细胞数低于3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量低于10.5克%为贫血.红细胞内除水分外主要含血红蛋白,所以血液里红色.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和2氧化碳.贫血时红细胞数明显减少,运载氧气的能力减弱,结果使组织细胞缺氧,引起贫血的各种症状: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4肢软弱无力、食欲不振、腹胀、活动后气息、心跳加快、心脏搏动增强等;严重者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贫血症状的轻重主要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产生贫血的原因和速度,产生贫血的速度越快症状越严重,而缓慢出现的贫血由于人体的适应和代偿,症状相对要轻得多.贫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要了解贫血的原因,必须先了解红细胞在体内不断更新的过程.红细胞在循环血液中的寿命大约为120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脾脏内被清除.骨髓是成人制造红细胞的工厂.幼稚红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长,成熟后不断被输送到血循环里,保持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恒定.因而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红细胞损失过多则是产生贫血的两大原因.1.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引起骨髓病性贫血;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2.红细胞损失过多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寿命缩短,过多、过速地破坏,即产生溶血性贫血;失血过多引起失血性贫血.此外,慢性感染、肿瘤、肾炎、尿毒症、肝病、内分泌功能减退等均可伴有贫血症状,这类贫血称继发性贫血.正因为贫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必须查明每个病人发生贫血的确切原因,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万能的补血药物是不存在的.
温馨提示:
注意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