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O)是3603 单位U/L
这样会不会有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正常值8~15U/gHb)正常值:成人6.8一20.5u/gHb,新生儿11.8一30吨Hb.显著缺陷成人1.6u/gHb,新生儿<6.6u/gHb.中间值;成人1.7一6.7u/gHb,新生儿6.7一11.7uigHba概述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为X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由于G6PD缺乏症变异型很多,临床表现差异极大,轻型得可无任何症状,重型者可表现为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一般多表现为服用某些药物、蚕豆或在感染后诱发急性溶血,重得可危及生命.蚕豆病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各地均有发现,而以广东、4川、广西、湖南、江西为最多.3岁以下患者占70%,男性患者占90%.成人患者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病人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由于G6PD缺乏属遗传性,所以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本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绝大多数病人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本病因南北各地气候不同而发病有迟有早.蚕豆病发病情况颇为繁杂,如蚕豆病只发生于G6PD缺乏者,但并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吃蚕豆后都发生溶血;曾经发生蚕豆病者每年吃蚕豆,但不一定每年都发病;发病者溶血和贫血的程度与所食蚕豆量的多少并无平行关系;成年人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小儿.由此可以推测,除了红细胞缺乏G6PD以外,必然还有其他因素与发病有关.可见,蚕豆病发生溶血的机理比G6PD缺乏所致的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复杂,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临床表现1.溶血发作时可有黄疸、贫血、脾大;2.可伴有血红蛋白尿;3.溶血严重者可有休克、肾功能衰竭.4.蚕豆病起病急遽,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如因吸入花粉而发病者,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出现.潜伏期的长短与症状的轻重无关.5.本病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很严重.症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巩膜轻度黄染,尿色如浓红茶或甚至如酱油.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6天.最重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全身衰竭,脉搏微弱而速,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或烦躁不安,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可以致死;但如能及时给以适当的治疗,仍有好转希望.诊断依据1.有诱发溶血的因素,如服用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疟药、磺胺药等),进食蚕豆、感染、糖尿病酸中毒等;2.有急性溶血或慢性溶血的证据,如黄疸、贫血、脾肿大;3.可有家族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4川等省籍人群中多见;4.符合G6PD缺乏症的实验室诊断标准.2.诊断要点一、近期有进食蚕豆或吸人蚕豆花粉史,服过氧化性药物史,包括抗疟药(伯氨喹啉、戊奎等);磺胺类药(磁胺甲异恶唑,磺胺吡啶,对氨苯磺酰胺等);解热镇病药;其它(呋喃旦啶、呋喃唑酮、美兰,萘,维生素K3等)及中药(川莲,珍珠粉).2、临床表现为急性溶血性贫血.重者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呕吐、腰酸、血红蛋白尿、黄疸、肝脾大、甚致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程1一2周后,溶血渐减轻,血红蛋白上升.治疗原则1.本病主要在于预防.确诊患者此后应禁食蚕豆、禁止服用某些药物.2.急性严重溶血发作时,以输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有重度血红蛋白尿者要注意防止酸中毒和肾衰.2.治疗要点一、去除溶血诱因,停食蚕豆及停用有关药物.2、扩容及纠酸,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一)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徽循环.(2)补碱纠正酸中毒,维持尿液碱性.(3)注意钾平衡.3、严重贫血者输血(最好用G6PD活性正常的同型血).4、肾上腺皮质激素,重症病人应早期、大量、短程应用.可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用药原则本病一般来势急剧,应及时进行治疗,输血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大部分病人经纠正酸中毒和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病情缓解.辅助检查1.如G6PD酶活性减低明显,可以确诊者,检查框限以“A”为主;2.对于G6PD酶活性减低不明显或筛选试验为中间值者,需进一步排除其他溶血性贫血,须检查框限“B”;3.对有慢性溶血性贫血者,必须检查框限“B”,此外,尚需考虑到其他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酶病);4.对重型G6PD缺乏症患者,可推荐至专门实验室进行特需检查,鉴定变异型和基因分析,为以后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优育工作做准备.2.3、实验室检查.(一)急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急剧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可见多染性及嗜碱点彩红细胞.(2)白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3)血清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为主),尿胆红素阳性,血红蛋白尿等溶血证据.(4)G6PD缺乏的实验室诊断.1.荧光斑点试验;G6PD活性正常者,10分钟内出现荧光;中间缺乏值:10一30分钟出现荧光;严重缺乏值;30分钟不出现荧光.2.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活性正常者,还原率75%以上;中间缺乏值:75-31%;严重缺乏值:30%以下.3.G6PD活性测定:降低可确诊.疗效评价G6PD缺乏为遗传性缺陷,病因属基因缺陷,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故无根治标准.但由于G6PD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则可通过治疗而使病情减轻或加速恢复.在判断G6PD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的疗效时,应对照其自然病程,不可将疾病本身的缓解当为治疗有效.专家提示G6PD缺乏症是一种X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病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常因服用某些药物,食用蚕豆或感染而诱发溶血性贫血,估计全世界有1-2亿人,绝大多数无任何症状,甚至可以献血给他人.患者只要自觉地避免溶血诱因,可以完全正常地生活,也不会影响择偶及婚育.G6PD的变异型很多,不下200种,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例如,有的变异型具有“自限性”,即溶血发作后,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年轻的红细胞中酶活性基本正常,因而溶血会自动停止,即使再次接触诱因,也不会引溶血再次发作;但有的变异型并无“自限性”,溶血现象不会自动停止,延误治疗会危及生命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