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你可以用棉签轻轻擦一下如果容易掉而且宝宝也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可能是奶块,如果不宜擦去而且宝宝会哭,吃奶的时候也总是要哭,可能是真菌感染,“鹅口疮”。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指导意见: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特别注意-不要用氟康唑和碳酸氢钠一起用,会增加毒性。
平时注意一下细节1.乳头不洁或喂养者的手指伸入宝宝口腔内导致感染。妈妈的内衣、手部的触摸、毛巾等等都会是造成妈妈乳头不洁的根源。而用手指触摸宝宝的口腔,则会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宝宝口腔。2.带菌的医护人员或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育婴室,都有可能造成宝宝感染致病菌。3.忽略用品的清洁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这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4.忽略宝宝的口腔清洁。宝宝喝完奶后,须做口腔清洁的工作。否则存留在宝宝口腔内的奶汁也会因长时间变质导致病菌滋生
医生询问:
病情分析:
你好!孩子的这种情况考虑是鹅口疮的可能性大。
鹅口疮即俗称的“雪口”,是真菌感染,可能是机会感染所致,临床上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当然也见于不少卫生工作做得不够好的孩子,其症状是口腔粘膜上有豆腐渣样的白色絮状物,有些可以拭去。
指导意见:
治疗上可以用制霉素片研粉混匀于水后涂搽,最好在两次喂奶的中间进行,目的是避免吃奶后搽会刺激呕吐,吃奶前搽则吃奶时就会把药吞了进去,这样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等这些白色絮状物消失后,还要继续搽一周,这样可以巩固疗效。
最重要的是要预防,而预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卫生,如果孩子是吃奶粉的,请对奶瓶进行煮沸消毒,要在水开后还要继续煮沸半小时,或用专门消毒奶瓶的消毒器消毒,而如果孩子是母乳喂养的,那就请乳母注意个人卫生,必要时要把胸衣也换成新的,以避免真菌反复感染。
医生询问: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